谓介何妨漱石,谓隐不碍读书。
屈指汝南世泽,清风三百年馀。
注释:为什么要漱石隐居呢?隐居也妨碍读书。屈指汝南的世泽,清风三百年余矣。
赏析:袁介隐是北宋时期一位著名的学者和文人。他在汝南郡隐居,过着清静的生活,与世隔绝。然而,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自己的学术追求,而是坚持读书研究,成为了一位博学多才的学者。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袁介隐这种高尚品质的赞美和敬仰之情。
谓介何妨漱石,谓隐不碍读书。
屈指汝南世泽,清风三百年馀。
注释:为什么要漱石隐居呢?隐居也妨碍读书。屈指汝南的世泽,清风三百年余矣。
赏析:袁介隐是北宋时期一位著名的学者和文人。他在汝南郡隐居,过着清静的生活,与世隔绝。然而,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自己的学术追求,而是坚持读书研究,成为了一位博学多才的学者。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袁介隐这种高尚品质的赞美和敬仰之情。
【解析】 “过昭庆寺访哲公不遇”是首联,全诗写诗人到昭庆寺寻访智顗未遇。首句点出题意,第二句写出了智顗的清高脱俗,第三、四两句写出了智顗的佛门造诣。“我来虎溪下”承上启下,过渡到尾联。 【答案】 译文:五宗谁继承着响彻云霄的声音?只有智顗的禅林清绝而寂静。水边的月观空悟到了佛法的真谛;风中幡动回答了法音的呼唤。我来到龙井山下,看到智顗在深山古寺里修行。可惜我没有见到传说中精通《维摩诘经》的大士
诗句释义 1 何处消长夏: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长夏季节的某种期待或感受,他可能想要找一个地方来消磨这个漫长的夏天。 2. 空亭远眺宜:空亭意味着没有其他人,因此可以独自远眺。这句话描绘了一个人静静地坐在空旷的亭子中,享受着远方景色的情景。 3. 山光来不速:山光指的是远处的山峰在日落时分反射出的光影。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欣赏,以及对于这种美景到来的意外和欣喜。 4. 月影出如期
诗句释义: 1. 隐者柴门内,林花落又开。 译文:隐居在山中的小院,门前有一片树林。花儿落下后又重新开放。 关键词:隐者(隐居的人)、柴门(简陋的房屋的门)、林花(树林里的花朵)、落又开(花儿落下后再次开放)。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的生活环境,门前有片树林,花儿落下后又重新开放,展现了隐士生活的宁静与和谐。 2. 水深鱼极乐,客散鸟还来。 译文:池塘里的鱼儿在水中畅游
《晓行》 晓行 残漏五六点,稀星三四匀。 岸崩枯似腊,树秃立如人。 估客郎当铎,征夫轣辘轮。 趁凉同起蚤,露气湿衣巾。 译文: 清晨出发,天空中的星星稀疏,只有五六颗。 江边的石头已经崩塌,像冬天的腊月一样冷。 树上的叶子已经掉光,只剩下光秃秃的树身。 商人的号角声此起彼伏,征人的车轮声隆隆作响。 趁着凉爽,大家起床早早出发,露水把衣服打湿了。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在晨曦中踏上旅程的情景
【注释】 涧水空山道:涧水,指山间溪流。空山,形容山中寂静。道,小路。 相过人不知:相互往来的人不知道我来访。 美花多映竹:美丽的花儿映衬在竹子之中。 桐叶坐题诗:坐在梧桐树的叶子上题诗。 易下杨朱泪:容易落下像杨朱一样的眼泪。易下,轻易落下。 难酬支遁词:难以报答像支遁一样的诗人(即谢安)。 扁舟吾已就:我的小船已经准备停当。 舍此复何之:离开这里还有什么地方呢? 赏析:
徐毓洲读书僧舍集杜工部句寄之 其四 同调嗟谁惜,亲情独有君。 优游谢康乐,俊逸鲍参军。 舍下笋穿壁,阶前树拂云。 几时杯共把,水竹会平分。 注释: 1. 同调嗟谁惜:意指同为文人,相互感叹无人珍惜自己的才华。 2. 亲情独有君:表示对这位朋友的特别情感,认为他的情谊独一无二。 3. 优游谢康乐:以谢灵运(谢康乐)为榜样,形容自己生活闲适自得。 4. 俊逸鲍参军:用鲍照来比喻自己
徐毓洲读书僧舍集杜工部句寄之 其三 林僻来人少,村花不扫除。 长卿多病久,中散旧交疏。 把酒宜深酌,新文尚起予。 吟诗坐回首,日暮且踟蹰。 注释: - 林僻:指幽静的山林。 - 来人:指的是来访的人。 - 村花:指乡村中的花朵。 - 长卿:指的是李陵,因曾为李陵作《别歌》,故称。 - 中散:指的是嵇康,因其曾为《与山巨源绝交书》而知名。 - 把酒:拿起酒杯。 - 起予
【注释】: 何谦之(768—824),字文举,河南人。曾任制置使府参军事,后任司户参军,因事下狱死,时人称其“晚节独芳”。 【赏析】: 这首诗是送别诗。首联先写自己与何谦之的相识、相交和相知;颔联赞扬他的才能和为人;颈联祝愿他官运亨通,身体健康长寿;尾联则希望他像菊花一样,在晚年还能保持高洁的情操。 首联“维岳天中贵”,以山为喻,赞颂何谦之居高位而能自守,不骄不矜,如嵩岳之巍然不动
【注释】 1. 云秋:云气秋色。 2. 皇华使,汉元帝遣五方蛮夷君长入朝的使者,因称“皇华使”。 3. 魏阙:指皇宫。 4. 梁园:东汉梁孝王刘武的园林。 5. 灰岭、卢沟:地名。 【赏析】 《奉使典试河南出都作》是唐代诗人岑参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奉命赴河南主持考试的情景。前二句写自己奉命去河南主持考试的途中景象。后四句写抵达河南后,在主考官面前应试的情景。全诗语言朴实自然
徐毓洲读书僧舍集杜工部句寄之 其二译文:我虽然拙劣,但仍然坚守自己的信念,幽静偏僻的地方更能让我怡然自得。放宽心态应是酒,排除烦闷应该强裁诗。野寺中僧人稀少,茶瓜留客却很迟。我们向来心意相通,步着木屐向东篱。 注释:这首诗是诗人写给同道好友的一首诗。表达了作者虽身处僻远之地,仍保持坚定信念和积极进取精神的思想。 赏析:徐毓洲在僧舍读书时,偶遇杜甫《佳人》中的一句“野寺残僧少,茶瓜留客迟”
【注释】 上方广寺:位于山西永济市蒲州古城东关,始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年间。 身似菩提:指修行者应如佛一般,修得清净之心。 心似镜:指修行者应如明镜一般,内心清净无垢。 云在青天水在瓶:比喻一切法本来空寂,无固定相、无定体。 【赏析】 这首五言绝句的大意是:修行的人应当像佛一样,内心要如镜子一样清净;云彩飘浮在蓝天上,水流清澈如同瓶子里的水。 此诗表达了诗人对修行者内心的追求及对自然现象的感悟。
【注释】 人指:人们指点。所居:这里指袁枚住的地方。福地:指好地方。天留:天赐。此老:指作者自己。文星:指文才之星。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赠给好友袁枚的,赞颂了袁枚的文才和人品。首句“人指”二句,赞扬了袁枚的名声,说袁枚为人正直,为官清廉;第二句“天留”三句赞美了他卓越的才华和高尚的品质,说他有文才,能当文星,是上天特意留下辅佐皇上的人才
【解析】 本诗是一首格言联,其特点是每句都是对联,且句与句之间没有意义上的关联。这需要我们对诗歌内容有深入的理解。第一句中,“爱”指爱惜;第二句中,“作”指做好;第三句中,“精”意为细致、认真。所以,这首诗的意思是:爱惜半文不值半文,不要以为世上无知者多;做好一事须精一事,庶几心可安然无虑。 【答案】 ①爱惜半文不值半文,不要以为世上无知者多(爱惜) ②做好一事须精一事
注释: 1. 开径且栽五柳:种上五棵杨柳树来作为小径。 2. 卜居恰在半村:选择居住的地方恰好是村庄中间。 3. 中吴有此耆旧:这里是指苏州有这样的老前辈。 4. 不愧卧雪之孙:你真是像卧雪一样的贤人后代。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隐居生活的诗歌,诗人以优美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和谐的田园生活画面。全诗意境深远,寓意深刻,给人以无尽的遐想和思考
注释:杜甫在饭颗山头隐居,苏东坡在大白鹤峰下修行。打开卷轴依然保持着古貌,问名字才知道是陶潜(潜夫)。 赏析:诗人在《题袁介隐遗像二首》中,以“老杜”和“大苏”指代两位隐士袁介隐和苏轼,表达了对这两位隐士的崇敬之情。诗的第一句,诗人描绘了杜甫、苏轼两位文人在山头、峰下的隐居生活,展现了他们超脱世俗、追求自然生活的情怀。第二句则是诗人通过“展卷”这一动作,表达了对两位隐士精神境界的高度赞赏
【注释】袁介隐:袁可立,明末清初人,以抗清而死著称。遗像:指画像。 【赏析】袁可立是明朝末年著名的抗清将领,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在抗清战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因此备受后人敬仰。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袁可立的崇敬之情。首联直接赞美了袁介隐的人品和才学。他心胸坦荡,没有城府,眼底自有云山,意即他的胸怀如云山般高远,不为世俗所累。颔联进一步赞美了他的风采。风流嵇阮以上,声望厨顾之闲:嵇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