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郁长千里,萧萧石子冈。
六朝多贵人,地下埋黄肠。
风流晋王谢,威武明徐常。
骨肉久已腐,姓名或未亡。
何来村学究,褒贬信口张。
大义引春秋,深文用申商。
九原若有知,胡卢笑千场。
赞诵非我荣,诟詈不我妨。
恶口而两舌,罪难逃空王。
【解析】
此诗作于天启七年(1627),时作者在南京应天府学读书。金陵,即今江苏南京。郁郁长千里,萧萧石子冈。六朝多贵人,地下埋黄肠。“六朝”泛指南京建康、姑熟等城市,这里借指南朝的宋、齐、梁、陈,共四个王朝。石子冈:地名,位于金陵城东。晋王:晋武帝司马炎,西晋开国皇帝。谢:晋朝诗人谢灵运,名重一时,为东晋一代文宗。王、谢:指南朝士族王家和谢家。明徐:明太祖朱元璋。常:指元代大臣张柔。骨肉已久腐,姓名或未亡。何来村学究,褒贬信口张。大义引春秋,深文用申商。“春秋”是《左传》的简称,《春秋》是儒家经典之一,以孔子为主修订。《左传》记事起自鲁隐公元年,止于鲁哀公十四年。“申”,即《申氏》,战国时韩国的卿大夫。“商”,即商鞅,秦孝公时任秦国丞相,主持变法。申商都是法家的代表人物。胡卢笑千场。指《晋书·王敦传》。王敦与大将军王导争权,密谋废帝自立,事败后被赐死,临刑前叹曰:“人言王东海(王敦字)作不了主!”后遂有“王敦胡卢”的典故。赞诵非我荣,诟詈不我妨。恶口而两舌,罪难逃空王。“骂詈”,斥责谩骂。“两舌”,指挑拨离间的话。“空王”:指佛经中的阿弥陀佛。《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中说:“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我此土中名号者,乃至十声,皆当灭除无始来爱憎习气。”这是佛教徒的忏悔语,意思是说如果一个人听到别人称颂他的名字,即使只称颂一次,也要灭除无始以来的爱憎之心。
【赏析】
本诗是作者在南京游历石子冈时的感怀之作。首联写石子冈景色。颔联点出石子冈的历史背景,并引出下文所要表达的主题。颈联从历史人物说起,写六朝时石子冈上有许多显赫人物,但这些人已经死了很多年了,他们的名字是否还在?尾联则由历史人物联想到现实中的自己,表示虽然遭受了世人的指责和非议,但仍然能够保持自己清白的人格。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不畏强权,敢于坚持正义的高尚品格。
“郁郁长千里,萧萧石子冈”这两句写石子冈的自然景观。长千里,夸张地写出了石子冈地势之高远;萧萧,形容风声呼啸,暗指石子冈上的荒凉萧条。“六朝多贵人,地下埋黄肠”这两句写六朝时期石子冈上的繁华景象。六朝是指南朝宋、齐、梁、陈四个朝代,这些朝代都曾长期定都于建康(现在的南京)。石子冈是当时南京城中一处著名的游览胜地。六朝时期这里的贵族官僚很多,因此这里也留下了许多豪门贵族的墓葬遗址。“黄肠”,是用黄土夯筑成的土墓。“埋黄肠”,指的是将贵重物品埋在这种土墓中。
“风流晋王谢,威武明徐常”这两句赞美历史上有名的贵族子弟王羲之(王)、谢安(谢)、王献之(王)、谢玄(谢)。王羲之是东晋书法家兼文学家,其子王献之是王羲之的侄孙,也是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孙子王珉(谢)曾任会稽内史。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曾任中书令(相当于现在的秘书省主任);王献之的儿子王凝之曾任司徒左长史(相当于现在的国务院秘书长)。王羲之的弟弟王子猷曾官至中书令;谢安曾任尚书仆射(相当于现在的国务院秘书长)。王献之的弟弟王凝之曾任尚书令(相当于现在的总理)。谢玄曾任征虏将军、都督扬、南兖二州诸军事、徐州刺史。“威武”指这些子弟们英勇果敢,有勇有谋。“明”,是明智、精明的意思。“常”,这里指明成祖朱棣。朱棣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他在夺取帝位的过程中表现出了非凡的才智、勇气和谋略。
“骨肉久已腐,姓名或未亡”这两句指出虽然这些人早已死去,但他们的名字却仍然活在人们的记忆中。
“何来村学究,褒贬信口张”这两句是对那些不懂装懂、乱评乱论的人的讥讽。作者认为那些对是非没有把握、没有根据地乱加评论、胡乱评价的人,就像是乡村里没有学问、只会随口乱说的人一样。“褒贬”一词在这里有两个含义:一是赞扬和批评,二是随意地评论和评论。“信口”,就是信口开河,毫无根据地说话。作者在这里用反语手法表达了对这些人的不满和愤慨之情。
“大义引春秋,深文用申商”这两句是说,在古代,人们讲究大义,讲求公平正义;而在现代,有些人却不顾事实真相,滥用法律手段来打击对方。“春秋”,是指儒家经典之一《春秋》;“申”,即《申氏》,战国时韩国的卿大夫;“商”,即商鞅,秦孝公时任秦国丞相,主持变法。
“九原若有知,胡卢笑千场”这两句是说,如果死者在九泉之下知道这些事情,一定会笑得合不拢嘴,因为这些事情实在太荒谬可笑了。“九原”,是指墓地。古人认为死后灵魂会到九泉之下,所以称为九原。“胡卢”,是一种乐器名,这里比喻笑声。“笑千场”,意思是说这个笑话会流传千百年。
“赞诵非我荣,诟詈不我妨”这两句是说:赞美我的不是荣誉,骂我的是对我的惩罚。“诟詈”是辱骂的意思。“妨”,妨碍、阻碍的意思。“恶口而两舌,罪难逃空王”这两句是说:恶毒的言语也会有两种解释,而且这些语言会传到天上给佛祖听。“空王”,指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他住在西方净土上一座名叫须弥山的小山上,那里有一个琉璃世界,人们在那里修行可以往生极乐世界。佛教徒经常念诵阿弥陀佛名号,以求得生到极乐世界。
这首七律是一首咏怀诗,抒发了作者对现实不满、渴望自由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