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石金经碎剪裁,装成字字迸珠胎。
知音不遇陶贞白,拉杂都为爨下灰。

安石金经碎剪裁,装成字字迸珠胎。

知音不遇陶贞白,拉杂都为爨下灰。

注释:

  1. 安石金经:指《金刚经》,一部佛教经书,以“金”比喻文字,意指文字如金般珍贵。
  2. 碎剪裁:形容对《金刚经》进行破碎和裁剪,使其变得支离破碎。
  3. 字字迸珠胎:每一句话都像珍珠一样晶莹剔透。
  4. 知音:指的是理解这部经书的人,即能领会其真谛的知己。
  5. 陶贞白:唐代诗人陶渊明,以其高洁的品格和卓越的诗才著称。
  6. 爨下灰:指燃烧后的灰烬,比喻无用之物或失去价值的事物。

赏析:
钱大昕在《题朱竹垞明诗综草稿》中表达了他对《金刚经》这一经典之作的独特见解。他通过对《金刚经》的文字进行破碎和裁剪,形象地将其比喻为每句话都如珍珠般晶莹剔透,展现了经文中的深刻哲理。然而,他所追求的知音却未能遇见真正的理解者,只能将这一切化为乌有,最终化为尘土。

钱大昕不仅展示了他对佛学的理解,也反映了他的文学才华和对知识的追求。他的诗歌语言优美,情感深沉,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同时,这首诗也启示我们在面对知识的探索时,需要寻找那个能理解我们、与我们共鸣的人,只有这样,我们的知识和智慧才能真正得到传承和发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