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尾千言缀后头,轻尘足岳露添流。
清班久占惭何分,四度书中姓氏留。
【注释】
跋尾:在书的末尾署名。轻尘足岳:指微尘足以使山岳露出地面,比喻微不足道。清班:朝廷官秩。四度:四次。
【赏析】
乾隆二十八年(1763)二月,作者奉诏撰写《起居注》,并写成了《起居注序》,记述了这一年来朝政的得失,以及自己对于时局的见解和主张等。乾隆帝十分欣赏这篇《起居注序》,于是将此文编入《御定文集》中,并亲自为作者题写了“皇华”二字,表彰他对国事的忠诚,并赐给银币、彩缎等物,以资鼓励。同时,又命人将此文镌刻成碑立于乾清门内,让百官瞻仰。作者也为此写下了《乾隆二十八年起居注书成诣乾清门入奏恭纪六首 其四》,以记此事。
诗中“跋尾千言缀后头”,是说在序文后面又加上了自己的一些附言。“轻尘足岳露添流”,意思是说微尘足以使山岳露出地面,喻指自己微不足道的地位。“清班久占惭何分”,“清班”,指清高的官位;“久占”,指长期占据;“何分”,即何必计较,意谓自己的地位虽然高,但与皇上相比,仍应谦虚自谦。“四度书中姓氏留”,是说自己所写的这篇《起居注序》,已经刊印了四次,而作者的姓名却一直保留了下来。
从整首诗来看,诗人通过这番自谦之词,表达了他忠君报国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