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回望路迢迢,箫管秦淮空暮朝。
三十六鳞封锦字,澹烟疏柳白门桥。

春江回望路迢迢,箫管秦淮空暮朝。

注释:这首诗的作者是清代诗人钱大昕,创作于乾隆时期。诗中表达了诗人在金陵(今南京)对内人的深情思念以及对故土的眷恋之情。

赏析:

首句“春江回望路迢迢”,通过描绘春天江水波光粼粼、远处景色朦胧的画面,勾勒出一幅辽阔壮美的江南水乡图景。同时,诗人运用“回望”一词,暗示了其内心对于远方的牵挂和期待,也象征着诗人对于未来的不确定和迷茫。

第二句“箫管秦淮空暮朝”,则将笔触转向了金陵古城。秦淮河畔,昔日繁华的街市,如今却只剩下了空旷的巷道和悠扬的笛声,营造出一种凄凉而又宁静的氛围,反映出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第三句“三十六鳞封锦字”,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对内人的深深思念。诗人用“鳞”来比喻书信中的言辞,如同鱼鳞一般密集而珍贵;而“封锦”则形容书信上的装饰,华丽而精美。这一句不仅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还体现了他对内人深厚的感情。

尾句“澹烟疏柳白门桥”,则是诗人对金陵美景的留恋。白门桥作为金陵的标志性建筑,承载着许多历史故事和文化记忆。诗人通过对这一景观的描述,表达了自己对于家乡深深的眷恋之情。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通过春江、秦淮、书信等元素,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对内人的深切思念,以及对故土的无尽眷恋。同时,诗中所蕴含的哲理思考,也使作品具有了更深的内涵与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