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少元平等,谁非广化才。
栽松衣可付,多事约重来。
注释:年龄长幼都是平等的,谁不是广化的才能。
栽松衣可以交给别人去做,多事之秋约再重来。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五祖塔的诗。五祖指禅宗五位祖师,这里借喻五位祖师的法力和智慧。诗中赞美了五位祖师的法力,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易逝、人生无常的感慨。
老少元平等,谁非广化才。
栽松衣可付,多事约重来。
注释:年龄长幼都是平等的,谁不是广化的才能。
栽松衣可以交给别人去做,多事之秋约再重来。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五祖塔的诗。五祖指禅宗五位祖师,这里借喻五位祖师的法力和智慧。诗中赞美了五位祖师的法力,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易逝、人生无常的感慨。
【解析】 “过昭庆寺访哲公不遇”是首联,全诗写诗人到昭庆寺寻访智顗未遇。首句点出题意,第二句写出了智顗的清高脱俗,第三、四两句写出了智顗的佛门造诣。“我来虎溪下”承上启下,过渡到尾联。 【答案】 译文:五宗谁继承着响彻云霄的声音?只有智顗的禅林清绝而寂静。水边的月观空悟到了佛法的真谛;风中幡动回答了法音的呼唤。我来到龙井山下,看到智顗在深山古寺里修行。可惜我没有见到传说中精通《维摩诘经》的大士
诗句释义 1 何处消长夏: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长夏季节的某种期待或感受,他可能想要找一个地方来消磨这个漫长的夏天。 2. 空亭远眺宜:空亭意味着没有其他人,因此可以独自远眺。这句话描绘了一个人静静地坐在空旷的亭子中,享受着远方景色的情景。 3. 山光来不速:山光指的是远处的山峰在日落时分反射出的光影。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欣赏,以及对于这种美景到来的意外和欣喜。 4. 月影出如期
诗句释义: 1. 隐者柴门内,林花落又开。 译文:隐居在山中的小院,门前有一片树林。花儿落下后又重新开放。 关键词:隐者(隐居的人)、柴门(简陋的房屋的门)、林花(树林里的花朵)、落又开(花儿落下后再次开放)。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的生活环境,门前有片树林,花儿落下后又重新开放,展现了隐士生活的宁静与和谐。 2. 水深鱼极乐,客散鸟还来。 译文:池塘里的鱼儿在水中畅游
《晓行》 晓行 残漏五六点,稀星三四匀。 岸崩枯似腊,树秃立如人。 估客郎当铎,征夫轣辘轮。 趁凉同起蚤,露气湿衣巾。 译文: 清晨出发,天空中的星星稀疏,只有五六颗。 江边的石头已经崩塌,像冬天的腊月一样冷。 树上的叶子已经掉光,只剩下光秃秃的树身。 商人的号角声此起彼伏,征人的车轮声隆隆作响。 趁着凉爽,大家起床早早出发,露水把衣服打湿了。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在晨曦中踏上旅程的情景
【注释】 涧水空山道:涧水,指山间溪流。空山,形容山中寂静。道,小路。 相过人不知:相互往来的人不知道我来访。 美花多映竹:美丽的花儿映衬在竹子之中。 桐叶坐题诗:坐在梧桐树的叶子上题诗。 易下杨朱泪:容易落下像杨朱一样的眼泪。易下,轻易落下。 难酬支遁词:难以报答像支遁一样的诗人(即谢安)。 扁舟吾已就:我的小船已经准备停当。 舍此复何之:离开这里还有什么地方呢? 赏析:
徐毓洲读书僧舍集杜工部句寄之 其四 同调嗟谁惜,亲情独有君。 优游谢康乐,俊逸鲍参军。 舍下笋穿壁,阶前树拂云。 几时杯共把,水竹会平分。 注释: 1. 同调嗟谁惜:意指同为文人,相互感叹无人珍惜自己的才华。 2. 亲情独有君:表示对这位朋友的特别情感,认为他的情谊独一无二。 3. 优游谢康乐:以谢灵运(谢康乐)为榜样,形容自己生活闲适自得。 4. 俊逸鲍参军:用鲍照来比喻自己
徐毓洲读书僧舍集杜工部句寄之 其三 林僻来人少,村花不扫除。 长卿多病久,中散旧交疏。 把酒宜深酌,新文尚起予。 吟诗坐回首,日暮且踟蹰。 注释: - 林僻:指幽静的山林。 - 来人:指的是来访的人。 - 村花:指乡村中的花朵。 - 长卿:指的是李陵,因曾为李陵作《别歌》,故称。 - 中散:指的是嵇康,因其曾为《与山巨源绝交书》而知名。 - 把酒:拿起酒杯。 - 起予
【注释】: 何谦之(768—824),字文举,河南人。曾任制置使府参军事,后任司户参军,因事下狱死,时人称其“晚节独芳”。 【赏析】: 这首诗是送别诗。首联先写自己与何谦之的相识、相交和相知;颔联赞扬他的才能和为人;颈联祝愿他官运亨通,身体健康长寿;尾联则希望他像菊花一样,在晚年还能保持高洁的情操。 首联“维岳天中贵”,以山为喻,赞颂何谦之居高位而能自守,不骄不矜,如嵩岳之巍然不动
【注释】 1. 云秋:云气秋色。 2. 皇华使,汉元帝遣五方蛮夷君长入朝的使者,因称“皇华使”。 3. 魏阙:指皇宫。 4. 梁园:东汉梁孝王刘武的园林。 5. 灰岭、卢沟:地名。 【赏析】 《奉使典试河南出都作》是唐代诗人岑参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奉命赴河南主持考试的情景。前二句写自己奉命去河南主持考试的途中景象。后四句写抵达河南后,在主考官面前应试的情景。全诗语言朴实自然
徐毓洲读书僧舍集杜工部句寄之 其二译文:我虽然拙劣,但仍然坚守自己的信念,幽静偏僻的地方更能让我怡然自得。放宽心态应是酒,排除烦闷应该强裁诗。野寺中僧人稀少,茶瓜留客却很迟。我们向来心意相通,步着木屐向东篱。 注释:这首诗是诗人写给同道好友的一首诗。表达了作者虽身处僻远之地,仍保持坚定信念和积极进取精神的思想。 赏析:徐毓洲在僧舍读书时,偶遇杜甫《佳人》中的一句“野寺残僧少,茶瓜留客迟”
诗名:《题五祖塔 其二》 明镜时时勤拭,人推慧绝伦。 谁知舂米熟,偏待岭南人。 注释:这首诗通过明镜和春米的比喻来表达一种超越世俗、洞察真理的境界。"明镜时勤拭,人推慧绝伦"描绘了一幅智者不断自省、洗涤内心,以保持其智慧和洞察力的图像。"谁知舂米熟,偏待岭南人"则揭示了一个道理:只有那些深入理解事物本质的人,才能在平凡中见伟大。这里的“舂米熟”可能指的是对简单事物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高安 一水贯城流,连村草树稠。 琅玕千万个,不枉唤筠州 注释 1. 一水贯城流:一条河流贯穿整个城市,形容城市的水系发达,水流贯穿城市中心。 - 水系发达:河流在城市中广泛分布,为城市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和景观特色。 - 城市中心:河流穿过城市中心地带,为市民生活提供了便利,同时也是城市文化和经济活动的中心。 2. 连村草树稠:周边村庄密集,植被茂盛。 - 密集的村庄:村庄众多
【注释】 文信国祠:祀文天祥的祠堂。文天祥,南宋末抗元名臣,民族英雄。 其一:是诗的序号。 颠沛求仁得:指文天祥在颠沛流离中,仍不丧失“仁”之心,坚持求取正义。 从容取义真:指文天祥在面对强敌时,能够泰然自若,从容地选择正义,其为人真是真诚。 浚仪:古县名,在今河南开封附近。 具眼:有眼光。 科第:科举考试中录取的人。 【赏析】 此诗为七律八句,每句五字,四句对仗,两两相对,语意贯通,音韵和谐。
【注释】椿菌:喻指君臣。荆、凡:均为古代对人的称呼,这里泛指百姓。 【赏析】此诗以黄粱梦作比,借以讽刺当时统治者只顾享乐,而不顾国计民生,致使人民生不如死的现象
注释: 1. 有死雠当报:有深仇大恨必须报复。 2. 无成志亦雄:没有达成壮志也是英雄。 3. 谁能知国士:谁又能了解国家的英雄? 4. 元在众人中:原本就在大众之中。 赏析: 这首诗通过表达豫让对国家忠贞不渝、矢志不渝的精神,以及他的悲壮和豪迈之情,体现了作者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与热爱,以及对英雄人物的赞美与推崇
【注释】 暖炕:指火炕,古代取暖设备。 炽炭:炽热的煤炭。 中央:中间。 气四通:气流四通。形容热气弥漫。 先生:这里指诗人自己。 冬烘:冬天烘火取暖,比喻思想糊涂或见识短浅。 厝火:把火堆搬到别处。 安寝:睡觉。 薰心:熏烤着人的心。 木居士:指木头做的床。 炎官:炎热的官员,这里借指炎热的天气。 土司空:土地神,这里指土地庙。 江南:指南方。 酸寒:指身体发冷、发酸。 伏枕:躺着。 偏:反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