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风琐碎记村氓,故老相承例草更。
侲子驱邪蒙纸面,铏童祀灶爇镫檠。
支门炭取长身立,印砌灰偏巧样呈。
拜节家家总相识,不须半刺更通名。

【注释】

土风:指乡风民俗。琐碎:细小、琐碎的事物。记村氓:指记录乡村风俗人情。侲子(yuán zi)驱邪:指小孩驱赶鬼怪。蒙纸面:蒙上一层纸。铏(shěng)童祀灶:指儿童祭拜灶神。爇镫檠(ruò de qíng):点着灯烛。支门炭:长条形的煤块。取长身立:用来搭在门口挡风。印砌(yìn jī)灰:用石灰抹墙。偏巧样呈:指房屋建筑样式独特,与众不同。半刺:半张名片。通名:互相打招呼。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乡风民俗的小诗。诗中通过描绘乡民们的生活习俗,反映出农村社会的风俗人情。

首句“土风琐碎记村氓”,以简洁的语言概括了全诗的主题。这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熟悉和喜爱,也反映了农民对家乡乡土风情的珍视和怀念。

第二句“故老相承例草更”,继续描绘乡风民俗,强调了这种习俗的传承性。这里的“故老”指的是老一辈的人,他们的经验和智慧是乡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例草更”则是指世代相传的习俗,如祭祀、节日等。

第三句“侲子驱邪蒙纸面,铏童祀灶爇镫檠”,以具体的场景描绘乡民们的日常生活。这里通过描绘小孩驱邪的场景,展示了乡村社会的独特风貌。而“铏童祀灶”则揭示了乡村居民的宗教信仰和祭祀活动。这些场景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容,也增加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第四句“支门炭取长身立,印砌灰偏巧样呈”,进一步描绘了乡村生活的点滴细节。这里的“支门炭”和“印砌灰”都是乡村建筑中的装饰元素,而“巧样呈”则展现了工匠们的智慧和技艺。这些细节不仅增添了诗歌的趣味性,也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乡村生活的特点。

最后一句“拜节家家总相识,不须半刺更通名”,以总结性的诗句结束了全诗。这句诗表达了对乡村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它不仅强调了农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尊重,也体现了乡村社会的和谐与安宁。同时,这也反映了农民对传统礼仪的尊崇和维护。

这首诗通过对乡村生活的描绘,展现了农民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它不仅富有诗意,也充满了人文关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