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楫乱奔流,笋舆出幽徼。
涧路凌高寒,晴空恣雄眺。
越彼停云冈,石势愈巉峭。
仙源湛水木,万古藏僻奥。
鬼斧亦何工,玲珑凿一窍。
硕人此盘礴,千秋俨遗庙。
仰瞻愧后尘,冥搜托前导。
更穷䆳洞纡,忽讶悬崖倒。
群山青蒙蒙,惟闻猿狖叫。
既异少文游,良慰康乐好。
想见开辟初,矫首发长啸。
凭吊多古音,历览收众妙。
讵惜下里歌,上拟白雪调。
待缉薜荔裳,来卧芙蓉峤。
为问岩栖僧,荒萝几人扫。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涉在游览通天岩时所作。通天岩位于中国江西省吉安市安福县,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名胜古迹。
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 “游通天岩阳行先隐处”: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通天岩这个地方的喜爱和向往之情。
- “兰楫乱奔流,笋舆出幽徼”:这里描述了作者乘坐着兰花装饰的小舟在湍急的水流中行驶,以及竹制的轿子从幽深的地带驶出的情景。
- “涧路凌高寒,晴空恣雄眺”:这句诗描绘了作者站在涧边,面对高寒的山峰,欣赏着晴朗的天空,尽情地观赏着远方的风景。
- “越彼停云冈,石势愈巉峭”:这里提到了作者越过了云雾缭绕的山峰。
- “仙源湛水木,万古藏僻奥”:这句诗赞美了通天岩如同仙境一般的美丽景色。
- “鬼斧亦何工,玲珑凿一窍”: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鬼斧神工般的雕刻技艺的赞叹。
- “硕人此盘礴,千秋俨遗庙”:这里描述了作者在通天岩的一处巨石上停留,仿佛看到了古代的仙人在这里盘桓。
- “仰瞻愧后尘,冥搜托前导”:作者仰望着这座古老的建筑,感到自己的渺小,但同时也为能传承前人的文化遗产而感到自豪。
- “更穷䆳洞纡,忽讶悬崖倒”:这句诗描绘了作者在探索通天岩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隐秘的洞穴。
- “群山青蒙蒙,惟闻猿狖叫”:这里的“群山青蒙蒙”形容了通天岩周围的山峦苍翠欲滴,而“惟闻猿狖叫”则表现了作者听到山林中的猿猴叫声时的惊喜之情。
- “既异少文游,良慰康乐好”: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在游览通天岩时,感受到了与古人相似的愉悦和快乐。
- “想见开辟初,矫首发长啸”:这句话体现了作者对于自然美景的无限遐想,以及他对于古人那种豪放不羁的生活态度的向往。
- “凭吊多古音,历览收众妙”:这句话传达了作者对于历史文化遗产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 “讵惜下里歌,上拟白雪调”:这里的“下里歌”和“白雪调”都是中国古代歌曲的代称,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古典音乐的热爱和推崇。
- “待缉薜荔裳,来卧芙蓉峤”:这句话描绘了作者期待能够穿上薜荔编织的衣服,躺在芙蓉般的山岩上休息的愿望。
- “为问岩栖僧,荒萝几人扫”:这里的“岩栖僧”指的是隐居在通天岩上的僧人,而“荒萝”则是指寺庙周围的野草。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这些隐居生活的人及其环境的关切和敬意。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游览通天岩的山水风光和历史文化遗迹的七律。诗人通过对通天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壮丽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诗人也通过表达对历史的敬仰和对自然的热爱,展现了自己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全诗语言生动形象,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