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君泼墨雄江东,气格不落丹青中。
得名海内三十载,素髯欲改朱颜红。
今年使君驻白下,元辰柏酒曾相逢。
周郎题诗殊敏捷,嵯峨青翰生条风。
春帆送我赣江去,妙迹常忆梅花工。
逡巡流景三百六,联吟窃幸仙郎同。
只今除夕日初夕,双江爆竹喧儿童。
喜君至此正匝岁,中庭兰蕙开芳丛。
赠有淋漓双画幅,烟岚仿佛凌崆峒。
九微佳制更殊绝,举酌胜对鳌山峰。
顿使兰台动词赋,高吟声协黄钟宫。
佳辰胜事良未易,罗浮策杖嗟悤悤。
明年聚首向何处,还期同听台城钟。
这首诗是一首七绝,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相聚的喜悦之情。以下是诗句和译文的一一对应:
- 吴君泼墨雄江东,气格不落丹青中。
- “吴君”指的是诗人的朋友吴远度,“泼墨”形容其书法豪放,“雄江东”则形容其气势如东流水般壮阔。“气格不落丹青中”意味着他的才气非凡,超越了普通的艺术表现。
- 得名海内三十载,素髯欲改朱颜红。
- “得名海内”指的是诗人在诗坛上的名声广泛,“三十载”表示这段时间已经很长了。“素髯”指的是诗人的胡须,“朱颜红”则形容其原本白皙的脸色因为岁月而变得红润。
- 今年使君驻白下,元辰柏酒曾相逢。
- “使君”是指地方长官,“驻白下”表示诗人被请到一个地方任职。“元辰柏酒”是一种传统的酒,“相逢”则表达了两人之间的友好关系。
- 周郎题诗殊敏捷,嵯峨青翰生条风。
- “周郎”指的是三国时期的周瑜,“题诗”指的是写诗。“嵯峨青翰”形容诗的内容深奥,“生条风”则形容诗歌的风格清新脱俗。
- 春帆送我赣江去,妙迹常忆梅花工。
- “春帆”指的是春天的帆船,“赣江”是江西的主要河流之一。“妙迹”指的是美好的作品,“梅花工”则指诗人的作品如同梅花一般清高脱俗。
- 逡巡流景三百六,联吟窃幸仙郎同。
- “逡巡”意为徘徊不定,“流景”指的是时间的流逝。“三百六”可能是指某个特定的数字或单位,这里用来表示时间的长短。“联吟”指的是诗歌创作,“窃幸”则是暗自庆幸的意思。
- 只今除夕日初夕,双江爆竹喧儿童。
- “除夕”指的是农历年的最后一天,“初夕”即初一的夜晚。“双江”可能是指江西的两个著名河流。“爆竹”是中国传统节日里燃放的鞭炮,“喧儿童”则描绘了节日热闹的场景。
- 喜君至此正匝岁,中庭兰蕙开芳丛。
- “喜君”指的是诗人对朋友的喜悦之情。“匝岁”表示已经度过了一年的时间。“中庭”指的是庭院的中心位置,“兰蕙”分别是两种常见的香草,“开芳丛”则形容它们盛开的景象。
- 赠有淋漓双画幅,烟岚仿佛凌崆峒。
- “赠有”可能是指赠送了两件作品。“淋漓”指的是作品充满生气,“双画幅”可能是指两幅画作。“烟岚”指的是烟雾和山岚,“仿佛凌崆峒”则形容作品如同山间云雾般朦胧而又神秘。
- 九微佳制更殊绝,举酌胜对鳌山峰。
- “九微”可能是一个特定的词汇或符号,“佳制”指的是优秀的东西。“殊绝”表示非常独特,“举酌”指的是一起饮酒,“胜对鳌山峰”则形容饮酒时的情景壮观如登临鳌山之巅。
- 顿使兰台动词赋,高吟声协黄钟宫。
- “兰台”可能是指古代的文学机构或官员的办公场所,“动词赋”可能指的是文学作品中的描写手法。“高吟”指的是高声吟咏,“声协黄钟宫”则形容吟咏之声和谐悦耳,如同黄钟大吕一般。
- 佳辰胜事良未易,罗浮策杖嗟悤悤。
- “佳辰胜事”指的是美好的时光和事件,“良未易”表示很难遇到这样的机会。“罗浮”可能是一个地名,“策杖”指的是拄着拐杖行走,“嗟悤悤”则是感叹时光易逝之意。
- 明年聚首向何处,还期同听台城钟。
- “明年”指的是未来的一年,“聚首”指的是团聚在一起,“向何处”表示不确定的地点。“还期”指的是期待再次相见的时光,“同听台城钟”则是指在未来的某个时刻一起聆听城墙上报时的钟声。
这首诗整体表达了诗人与朋友欢聚一堂的喜悦之情,通过对不同场景的描述来展现友情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