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郎奉使来虔州,倏忽夏葛还冬裘。
双江政平日无事,放衙常作花宫游。
此山突兀傍城角,禅关曲折随林丘。
白头老僧意潇洒,手植百果耽清幽。
使君过此雨初霁,山门寂历停华辀。
担壶挈榼踵相继,日云暮矣仍淹留。
木奴满前香未了,山茶欲傲炎天榴。
即此一壑足盘礴,招隐何必淮南刘。
使君兴至发高咏,硬黄纸上松烟浮。
居然天庭振大吕,非徒琐细工吟讴。
群从意气尽磊落,下笔恍见腾蛟虬。
须臾暝烟淡丛薄,中庭忽睹金波流。
新篘满酌那辞醉,狂来聊复残毫抽。
沉沉银箭催不起,濡墨拟黑张颠头。

我们来分析这首诗的格式要求。根据提示,需要逐句输出诗句,随后给出译文,并附上必要的注释。最后,在末尾给出赏析。

我们将按照这个格式来逐句解读诗歌:

  1. 仙郎奉使来虔州,倏忽夏葛还冬裘。
  • 注释:仙郎,指诗人自己。虔州,今广东省赣州市。这句话描述了仙郎奉旨出使到虔州(今江西赣州),时间短暂就像夏天的衣服转眼变冬季的衣物那样快。
  1. 双江政平日无事,放衙常作花宫游。
  • 注释:双江,指的是赣州的两个县,这里泛指赣州地区。这句诗反映了双江一带平时太平无事,官员们常常像皇帝出行一样去游玩,享受着宁静的时光。
  1. 此山突兀傍城角,禅关曲折随林丘。
  • 注释:突兀,形容山峰高耸、突出的样子。这句描绘了东胜山的山形陡峭且直插云霄,靠近城角,给人一种雄伟的感觉。
  1. 白头老僧意潇洒,手植百果耽清幽。
  • 注释:白头老僧,这里指的是年长的和尚。潇洒,形容人举止自然、不拘束。这句诗描绘了一个白发的老和尚自在悠闲地种植各种果树,享受着山林间的宁静和美丽。
  1. 使君过此雨初霁,山门寂历停华辀。
  • 注释:使君,古代对高级官员的尊称。这里的“使君”可能指的是诗人或其他身份较高的官员。初霁,即天刚放晴。这句描述了诗人经过此地时正逢晴天雨后初霁,他停在山门前欣赏美景。
  1. 担壶挈榼踵相继,日云暮矣仍淹留。
  • 注释:这里“担壶挈榼”是古代文人雅集时的饮酒习俗,意为提壶携酒杯。“踵相继”形容人数众多,一个接一个地来。“日云暮矣”意味着天色渐晚,而他们仍然停留不去,沉浸在饮酒作乐之中。
  1. 木奴满前香未了,山茶欲傲炎天榴。
  • 注释:“木奴”是一种水果,这里用来泛指果实丰富的地方。“香未了”表示这些水果还未成熟,散发出诱人的香气。“山茶”是一种常见的植物,这里用来形容一种热烈的花朵,与炎热的夏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1. 即此一壑足盘礴,招隐何必淮南刘。
  • 注释:盘礴,意为徘徊、逗留。这句诗表达了诗人认为在这样的环境中隐居已经足够了,无需再寻找如淮南刘安那样的隐士生活。
  1. 使君兴至发高咏,硬黄纸上松烟浮。
  • 注释:这句描绘了诗人兴致勃勃地吟诵诗句的场景。“硬黄纸”可能是指粗糙的纸张,用来书写或吟唱。“松烟”通常与松木有关,但在这里可能是比喻书法或诗歌的韵味。
  1. 居然天庭振大吕,非徒琐细工吟讴。
  • 注释:这一句赞叹诗人的诗歌不仅技艺精湛,而且气势磅礴,如同天上的音乐一般响亮。“天庭”在这里比喻诗歌的高远境界,“大吕”是古代的一种乐器,这里比喻诗歌的音律宏大有力。
  1. 群从意气尽磊落,下笔恍见腾蛟虬。
  • 注释:这句描述了众人的志向和气概都非常豪迈,仿佛跃然纸上的龙蛇腾飞。这里的“群从”可能指的是诗人的朋友们或者追随者。
  1. 须臾暝烟淡丛薄,中庭忽睹金波流。
  • 注释:这句描绘了傍晚时分天空中的云雾渐渐散去,阳光穿透云层照在庭院中,形成一道道金色的光芒。这里的“暝烟”指的是傍晚的烟雾。
  1. 新篘满酌那辞醉,狂来聊复残毫抽。
  • 注释:这句诗表达了诗人虽然已经喝得有些醉意,但仍坚持畅饮,甚至拿出残余的笔来挥洒自如。这里的“新篘”可能是指新酿的美酒,或者是新的诗文材料。
  1. 沉沉银箭催不起,濡墨拟黑张颠头。
  • 注释:这句描绘了夜色深沉,银白色的箭光无法刺破黑暗,诗人只能蘸着黑色的墨水继续挥洒,试图写出更好的作品,表现出他对文学创作的执着追求。

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场景刻画,展现了作者对东胜山及其周边环境的深情怀念和赞美。诗中既有对山水风光的细致描绘,又有对友情、诗意生活的颂扬。整首诗洋溢着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和深厚的情感底蕴,是一首富有艺术感染力的作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