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老欲作花,竹烟知煮茗。
一编静对馀,目送回溪艇。
注释:枫树已经变得苍老,想要成为花朵;竹林中的烟雾仿佛在煮茶。我静静地坐着,看着你驶回溪边的船。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以枫树、竹烟和茶为题材,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诗人通过观察和想象,将自然景物与人文情感相结合,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中“一编静对馀,目送回溪艇”一句,描绘了诗人在静谧的环境中,目送朋友离去的情景。这种情景充满了诗意,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和温馨的氛围。
枫老欲作花,竹烟知煮茗。
一编静对馀,目送回溪艇。
注释:枫树已经变得苍老,想要成为花朵;竹林中的烟雾仿佛在煮茶。我静静地坐着,看着你驶回溪边的船。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以枫树、竹烟和茶为题材,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诗人通过观察和想象,将自然景物与人文情感相结合,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中“一编静对馀,目送回溪艇”一句,描绘了诗人在静谧的环境中,目送朋友离去的情景。这种情景充满了诗意,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和温馨的氛围。
和闻蝉韵 薄暮虚堂外,新蝉嘒嘒吟。 好音传院静,嘉树逼檐深。 过雨听偏切,临风感易侵。 故园何处所,林际想开襟。 注释: 1. 薄暮:傍晚时分,天色渐渐变暗。 2. 虚堂外:空旷的院子里。 3. 新蝉:刚出生不久的蝉。 4. 嘒嘒吟:声音悠扬地鸣唱。 5. 好音:美好的声音。 6. 嘉树:美好的树木。 7. 过雨:下雨时。 8. 切:清晰、响亮。 9. 临风:面对风雨。 10. 易侵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作品。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亦称“诚斋先生”。 诗句释义及译文: - “舟楫三春至”,意为春天时船只往来不断。 - “江山百战留”,意为江山多难,历经百战。 - “孤城依叠嶂,禅室枕奔流”
秋气浑无赖,羁怀只自知。 联吟惟宋玉,染翰忆张芝。 木竹分甘远,扶桑竞艳迟。 翠微峰顶屐,应待小春期。 注释: 秋气浑无赖,羁怀只自知。——秋天的气候令人感到有些无赖(不如意),我的羁旅心情也只能自己体会。 联吟惟宋玉,染翰忆张芝。——我只有与宋玉一起吟诗作对,才能表达自己的情感;只有想起王羲之的书法,我才感到愉悦。 木竹分甘远,扶桑竞艳迟。——树木和竹子都远离了人们的居住地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的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注重识记和积累,同时要善于将识记的内容与所要赏析的句子联系起来。答题时先明确具体的意象或情境,然后分析其表达的情感,最后再从手法角度进行赏析。此题要求考生逐句翻译诗歌并给出注释及赏析。 【答案】 ①招提:招提寺,即今南京栖霞寺,是南朝齐梁间的著名古刹,在南京市栖霞山上。境:境界。②悠然:悠闲自得的样子。③使君
这首诗是诗人为魏和公处士所作的酬答之作。以下是对各句的逐词释义: 1. 初地一何僻,相将得胜游。 - “初地”可能指的是某个初次来访或被重新接纳的地方,“一何僻”表达了这个地方的偏僻与不为人知。 - “相将”表示一同行动或相伴之意,“得胜游”意味着在这个地方得到了一种成功或愉悦的体验。 2. 真同莲社约,不愧竹溪流。 - “莲社约”可能是指与志同道合者的一种约定或聚会
这首诗是作者和宋牧仲在雨后一同游览翠微寺时所作。下面是逐句的释义: 1. 十里到松扉,花宫隐翠微。 - “十里”形容距离之远,暗示了诗人与宋牧仲相约而出发的情景。 - “松扉”指的是松树林间的小门,可能是目的地翠微寺的入口。 - “花宫”在这里可能是指翠微寺本身,因为通常寺庙被比作“花”或“宫”。 - “隐翠微”意味着在云雾缭绕之中,给人一种幽静神秘的感觉。 2. 远山澄宿雾,小院澹春晖。
游石钟山次晦山大师韵二首其一 天地来双屐,江湖壮此峰。 怒涛从齧石,幽涧欲闻钟。 径转迷荒雉,岩虚凛蛰龙。 云帆看不极,万里拓心胸。 注释: 1. 天地来双屐:指诗人自己来到石钟山,就像来到了人间仙境一样,仿佛是从天上下凡来到人间的。 2. 江湖壮此峰:形容石钟山景色壮丽,如同江湖中的山峰一般雄伟。 3. 怒涛从齧石:形容江水汹涌澎湃,如同在咬食着岩石。 4. 幽涧欲闻钟:形容石钟山的幽深之处
诗句翻译:落日降临在秋浦,征船停靠浅沙。 译文:夕阳映照在秋浦江边,征船停在了水边。柳树的枝条随风倾斜,远处村庄里飘出花香。月亮近在咫尺陪伴着人们,三座山峰在远方遥望。谁能可怜那些未归的雁群,它们在江上排成行斜倚。 注释:这首诗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和人生情感的诗歌。诗中通过描述落日、征桡、烟生、欹岸柳等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人生的感慨。同时,也通过描写片月、三山、未归雁等元素
和山呼韵 炎方珍鸟见来奇,阅遍禽经未得知。 金屋漫怜同翠羽,雪腮浑欲妒蛾眉。 唤残碧海三更梦,吟动苍梧万古悲。 谁把玉笯笼致尔,异乡饮啄起人思。 注释: 1. 炎方珍鸟见来奇:这里的"炎方"指的是炎热的南方,而"珍鸟"则是指稀有的鸟儿。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这只珍奇的鸟儿来自炎热南方,令人感到惊奇。 2. 阅遍禽经未得知:意思是说,虽然我已经阅读了许多关于鸟类的书籍
注释: 1. 一寺皆流水,诸天迥碧云。 译文:整个寺庙里都是流动的水,天空中飘浮着碧云。 2. 到门森木合,过涧远钟闻。 译文:走到门口是一片密集的树林,过完山涧就能远远听到钟声。 3. 洞壑留宸藻,楼台丽夕曛。 译文:洞穴峡谷留下了帝王的文采,楼台在夕阳的照耀下显得绚丽多彩。 4. 貂珰丘垄在,狐貉自为群。 译文:貂尾装饰的坟墓还在,那些狡猾贪婪的动物自然形成一群。 赏析:
【注释】: 草阁:指山中草庐。云边:在云端上,形容山高。松涛:指风过松林发出的声音。空际:高空。复何人:又有何人。看山:观看山景。伫立:长时间地站着。 【赏析】: 这首七绝写山居闲情,意境清新,语言质朴。全诗没有一句直接描写“山”,而通过“开”、“入”、“看”、“伫”等动词的运用,将读者引入了一幅山间草庐的画面之中。首句中的“开”字,是说草堂在云雾中,仿佛是打开的一样;次句中的“入”字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在题画时,以竹自喻,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抑郁不平的心情。全诗四句,每句都紧扣“竹”字。前两句是写画中竹的形象:竹丛密而又疏,苍劲地依傍在卷曲的石头上。后两句则是写画中的竹的精神:春风和煦,竹叶摇曳,发出悦耳的琴声,一阵清风过后,湘江上空弥漫着袅袅青烟。诗人运用多种手法描写了竹子的形象与神韵,使读者仿佛看到一幅清幽雅静的山水画。 “幽筱密复疏”,点出画中竹丛的布局
【释义】 千雉高城霞作楼,烽烟初罢四郊忧。 凭高漫拟休文咏,几见挥毫博彻侯。 【注释】 1、千雉(zhì):层层叠叠的城墙,这里指赣州城。 2、四郊:四面边远地区。 3、休文:南朝宋诗人鲍照,字明远,临海(今属浙江)人。曾因才学出众而屡遭忌妒,故称“七贤”之一。 4、博彻侯:博学能文的人士。 【赏析】 此诗首句写赣城的美景,第二句写战事结束之后的安定。第三句写登高望远,想效仿古人抒发感慨
诗句:小筑溪山幽,秋色莽零乱。 译文:我的小居建在山水之间,秋天的景色如此荒凉杂乱。如果不是在瀼西堂,我一定是柴桑馆中的隐士。 关键词注释: - 小筑:指作者的小居或书房。 - 溪山:指的是四周被溪流环绕的山景,给人以幽静之感。 - 秋色:指秋天的色彩,通常与萧条、凄凉联系在一起。 - 莽:形容混乱、不整齐的样子。 - 零乱:形容事物杂乱无章,没有条理。 - 若非:如果不是。 - 定是
广泉寺用阮亭题钝庵洞庭诗卷韵 松径斜穿逐野禽,数椽新构足幽寻。 兴来欲访弥天释,山好何须布地金。 树外浑河能极目,窗前花雨了无心。 泉声只在香台畔,倾耳闲庭起越吟。 注释: 1. 松径斜穿逐野禽:松树林间的小径弯曲穿过草丛,追逐着野鸟。 2. 数椽新构足幽寻:几间新建的房屋足够让一个人在安静的环境中隐居。 3. 兴来欲访弥天释:当兴致来了想去拜访弥天释这个地方。 4. 山好何须布地金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轻风斜日到江隈,江上飞楼四望开。 注释:轻风斜日,表示天气柔和宜人;江隈,即江边弯曲处,形容江水曲折蜿蜒;飞楼,指高高耸立的建筑,此处指楼上观景;四望开,意味着从各个方向都可以看得清楚。 译文:轻柔的微风和斜射的阳光伴随着江水的流动,使得江边的建筑显得格外引人注目。站在江上的高楼可以四下观望,尽享美景。 2. 万古人同明月在,三春客逐野鸥来。 注释:万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