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壑何人问旧踪,腥风闪浪斗蛟龙。
千秋磨尽英雄血,谁识丰城紫气冲。
【注释】
- 鸿麓小咏十八首:指明代杨慎所作的《鸿麓小咏》十八首。
- 其十三:此诗为其中的第十三首。
- 剑池:指江西南昌的名胜古迹,有“天下第四大名山”之称。
- 崖壑:指山谷沟壑。
- 腥风闪浪斗蛟龙:形容风雨交加,波浪汹涌。
- 千秋:千年。
- 丰城紫气冲:丰城的紫气直冲云霄。
- 识:知道、了解。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庐山风景的美丽和壮观,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英雄人物的敬仰之情。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庐山的自然景观,同时通过对比英雄人物和世俗之人的行为,展现了诗人对英雄的敬仰和对世俗之辈的不满。
首句“崖壑何人问旧踪”,表达了诗人对于庐山的向往之情。他想象着那些曾经在这片土地上留下足迹的英雄,如今已经消失殆尽,只有风雨交加的山谷沟壑依然存在。这里用“问旧踪”一词,既表现了诗人对于历史遗迹的好奇之情,也表达了他对英雄人物的怀念之情。
第二句“腥风闪浪斗蛟龙”,则将庐山的风景描绘得更加生动。这里的“腥风”、“闪浪”等词,形象地刻画了风雨交加的景象,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其中。而“斗蛟龙”则进一步突出了庐山的险峻和壮美。这句诗通过对风雨、山峰等自然元素的描绘,展现了庐山的自然风光和雄伟气势。
最后两句“千秋磨尽英雄血,谁识丰城紫气冲”,则是诗人对于历史的感慨。他想象着英雄们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无数英勇的战斗,但他们最终都消逝在历史的长河中。然而,正是这些英雄们的精神,如同一股股强大的力量,穿越千年的时光,一直冲向云端,照亮了后人的道路。
整首诗通过对庐山风景的描绘和对英雄人物的赞美,展示了诗人对于自然的热爱和对历史的敬畏之情。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英雄们的敬仰之情,以及对世俗之人的不满和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