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汾阳名在文章,看论定千秋,撰述湖湘留绝笔;
似博望槎回牛斗,惜封悭五等,纵横瀛海不通侯。

这首诗的原文是:

比汾阳名在文章,看论定千秋,撰述湖湘留绝笔;

似博望槎回牛斗,惜封悭五等,纵横瀛海不通侯。

我们来逐句解析这首诗的内容。

  1. 比汾阳名在文章
  • 汾阳:这里指的是唐代的郭子仪,他以忠勇闻名于世。
  • 文章:这里指代的是郭子仪在历史上的成就和声誉。
  1. 看论定千秋
  • 论定:即评价、定论。
  • 千秋:意指长时间,千年。
  1. 撰述湖湘留绝笔
  • 撰述:即撰写、著述。
  • 湖湘:指湖南地区。
  • 绝笔:即最后的著作或作品。
  1. 似博望槎回牛斗
  • 博望:即张骞,汉代的使臣,曾出使西域。
  • 槎(chá)回:即槎木,古人用以测量星位的工具。
  • 牛斗:指牛宿与斗宿,古代星官名,代表北方。

我们根据这些分析,对诗句进行翻译。

  • 第一句:“比汾阳名在文章,看论定千秋,撰述湖湘留绝笔”

  • 这句话的意思是,将郭子仪的名字和成就比喻为文章,表示他的名声将会流传千古,并且他在湖南留下了不朽的功绩,就像是他最后一次的著述一样。

  • 第二句:“似博望槎回牛斗,惜封悭五等,纵横瀛海不通侯”

  • 这句话的意思是指张骞的槎船像郭子仪一样回到牛斗星座,但是因为封赏有限,无法得到更高的地位,只能在大海中自由航行,没有被封为侯。

我们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郭子仪和张骞的生平事迹,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郭子仪作为唐朝的名臣,他的功绩被世人称颂千古;张骞则以出使西域而闻名,但他的封赏却有限,无法得到更高的荣誉。这两句诗通过对两位历史人物的描写,展示了他们各自的才华和命运,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权力和名誉的看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