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无专祠而士林有俎豆,家无私谥而瀛海识姓名,真气塞乾坤,必到盖棺平众议;
功在绥边以苦口破群疑,学在传经以虚心衷一是,寒芒动奎壁,愿因修史上遗书。

诗句释义及译文:

  1. 国无专祠而士林有俎豆:国家没有为某个人设立的专用祠堂,但士人中却有像祭祀时摆放的祭品一样的地位。
  • 注释:俎豆是古代祭祀时摆放的食物,这里比喻士人的尊贵地位。
  1. 家无私谥而瀛海识姓名:家中没有给某人赋予私谥(即私人给予的荣誉称号),但在海外却能记住他的名字。
  • 注释:谥号是古代皇帝和高级官员去世后给予的称号,这里强调了名声的广泛传播。
  1. 真气塞乾坤,必到盖棺平众议:这个人的正气足以充满天地,他的功过一定会等他死后才能评断,不会有争议。
  • 注释:盖棺定论,意指等到死者下葬后才做出最终评价。
  1. 功在绥边以苦口破群疑:此人的功绩在于安抚边疆,用直言相劝解除了众人的疑虑。
  • 注释:绥边,安抚边疆;苦口,直言相劝。
  1. 学在传经以虚心衷一是:学问在于传授经典,他谦虚谨慎地对待一切。
  • 注释:传经,教授经典;虚心,谦虚谨慎;衷一是,一心一意。
  1. 寒芒动奎壁,愿因修史上遗书:他的才华如同寒冷的光芒震动了奎壁星宿,希望借此修史,留下传世之作。
  • 注释:奎壁,古人认为奎星和壁宿对应,代表文学;寒芒,形容才华。

赏析:
这首诗是对郭嵩焘一生的赞颂。从诗中可以看出,郭嵩焘不仅在政治、军事上有卓越贡献,更在学术上有着深厚的造诣。他的正直和谦逊,以及他在边疆的贡献,都值得后人铭记。同时,他的学问也得到了后世的认可,他的才华和成就被后人铭记。这首诗表达了对郭嵩焘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展示了他作为一代名臣的风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