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余年南丰敬祝,凡才谫陋,勉效驰驱,况竹林更托帡幪,承厚谊殷拳,任杖素邀公特识;
四千里北地重来,薄宦空羁,允为提挈,乃梁木忽惊摧折,记前言在耳,抚棺祗哭我无缘。
【注释】
南丰:曾纪泽的号。谫陋:才智平庸。勉效驰驱:尽力为朝廷效力奔走。况:况且,何况。竹林:这里指清流。帡幪:遮荫,庇护。任杖素邀公特识:任凭您用素纸写上书信来邀请他(我)与他相见。四千里北地重来:指曾纪泽第二次出使俄国,经过北京。梁木忽惊摧折:比喻国家的命运就像脆弱的树木一样,突然遭到摧残。记前言在耳:指曾纪泽上次出使回国时,对国家前途的忧患和忧虑。抚棺:抱着棺材,指丧事已毕,悲痛之情。祗哭我无缘:只能独自哭泣,感叹自己没有缘分再见到皇上。
【赏析】
曾纪泽是晚清著名的外交家,他的《中国先睡后醒辨》等著作,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轰动。这首挽联正是作者对曾纪泽的深情追忆与怀念。
上联“廿余年南丰敬祝”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曾纪泽的尊敬与仰慕之情。南丰是曾纪泽的号,诗人在此称呼他为南丰,既表明了自己与曾纪泽的师生关系,又体现了他对曾纪泽的深厚感情。接下来,“凡才谫陋,勉效驰驱”,则是对曾纪泽才能平庸、努力工作的一种赞美。这里的“谫陋”一词,既表示了曾纪泽的谦逊,也暗示了他在外交工作中的勤奋努力。
下联“四千里北地重来”一句,则表现了曾纪泽第二次出使俄国的经历。诗人在这里用“重来”一词,既表达了对曾纪泽这次出使经历的感慨,也暗示了他对于国家前途的担忧。接着,“薄宦空羁”一句,描绘了曾纪泽作为外交官的辛苦和无奈。这里的“薄宦”一词,既表示了曾纪泽职务的卑微,也暗示了他的工作压力之大。而“空羁”则表达了他对于自己工作的无奈和遗憾。
最后两句“乃梁木忽惊摧折,记前言在耳;抚棺祗哭我无缘”,则是对曾纪泽不幸遭遇的哀悼和惋惜。这里的“梁木忽惊摧折”一句,既是对曾纪泽不幸遭遇的比喻,也是对国家命运的隐喻。而“记前言在耳”一句,则是对曾纪泽为国家付出的努力和贡献的回忆和怀念。至于“抚棺祗哭我无缘”一句,则是对自己无法亲眼见证国家崛起的遗憾和无奈。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曾纪泽的描绘和回忆,展现了作者对于国家前途的深切关怀和无限热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