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青山闵子祠,蒹葭曾倚杏坛师。
高人不作权门宰,孝子能成后母慈。
台峙晒书留夕照,沟环洗絮漾晴漪。
至今宿北乡居在,德行清风唤墓碑。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结合题目的要求进行具体分析。“骞山”:即指高高的山丘,此处借指孝子闵子骞(孔子弟子)。“一片青山闵子祠”,意思是说那高高的青山顶上是闵子祠,这里指的是闵子骞的祠堂。“蒹葭曾倚杏坛师”,意思是说从前有一个人曾经在蒹葭和杏树之间倚靠着,这个人就是孔子。“高人不作权门宰”,意思是说一个有道德的人不会去做那些有权的人的家臣。“孝子能成后母慈”,意思是说孝顺的儿子能够使后母变得慈爱。“台峙晒书留夕照,沟环洗絮漾晴漪”,意思是说在一座山峰耸立的地方晒着书,留下夕阳的余晖;在一条环绕的沟渠周围洗涤着白棉絮,激起了晴天的涟漪。“至今宿北乡居在,德行清风唤墓碑”,意思是说直到现在还在宿北乡住,因为德政清明所以人们才召唤他的墓碑。赏析:这首诗描写了诗人游览古迹时的感受与思考。从诗的结构上看,全篇以“孝”为核心,层层深入,逐层铺展,表达了作者对古人崇高的道德境界的敬仰之情。前四句为第一层,写诗人游览的地点、时间及所见所感;后四句为第二层,进一步展开联想与想象,抒发感慨。整首诗语言质朴,意境清雅。
【答案】
骞山
一片青山闵子祠,蒹葭曾倚杏坛师。
高人不作权门宰,孝子能成后母慈。
台峙晒书留夕照,沟环洗絮漾晴漪。
至今宿北乡居在,德行清风唤碑文。
译文:
站在高高的山巅眺望着远方,那是昔日闵子骞的祠堂,他曾经在蒹葭和杏树之间倚靠着。
高尚品德的人不屑于做有权有势之人的门客或幕僚,而一个孝顺的儿子能够使后母变得慈爱。
一座山峰耸立的地方晒着书,留下夕阳的余晖;一条环绕的沟渠周围洗涤着白棉絮,激起了晴天的涟漪。
直到现在还在宿北乡住,因为德政清明所以人们才召唤他的墓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