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珂画戟接门闾,藜阁同藏太史书。
典礼禁中资岳牧,板舆花下绕阶除。
贤良致主能绳武,尊养宁亲早遂初。
未许三公易一日,岂徒平子赋闲居。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诗的内容是关于张楞阿方伯请求回家养病的事情。下面是逐句的注释和赏析:
鸣珂画戟接门闾(注释:鸣珂指马铃声,画戟指仪仗中的戟,门闾是指门户)
藜阁同藏太史书(注释:藜阁是指简陋的书房,藏有古代的经典著作)
典礼禁中资岳牧(注释:典礼指的是朝廷的礼仪活动,禁中指的是皇宫内部,资指的是资助、提供,岳牧是指山中的牧人,这里可能指的是对国家大事的贡献)
板舆花下绕阶除(注释:板舆是指轿子,花下是指在花园中,绕阶除是指在台阶上绕行)
贤良致主能绳武(注释:贤良是指有才能的人,致主是归附皇帝,能绳武是能够约束自己的行为,这里的“绳”应该是指约束、管束的意思)
尊养宁亲早遂初(注释:尊养指的是尊敬地供养,宁亲是指安心养亲,早遂初的意思是及早达成目标)
未许三公易一日(注释:三公是古代的一种高级官职,易一日意思是换一天,这里可能是表达不愿轻易更换官职的意思)
岂徒平子赋闲居(注释:平子是西汉时期的文学家,他的名字叫司马迁,这里可能是用司马迁的典故来形容自己的处境)
这首诗的译文是:“鸣珂声声画戟迎接,简陋的书房藏着经典。朝廷礼仪活动中贡献良多,轿子在花园中缓缓行走。有心为国效力却不敢轻易,敬养亲人安心度过时光。不愿意轻易更换官职以免耽误,岂能只是像司马迁一样闲居。”
这首诗的赏析是:这首诗是一首赠别诗,表达了对对方的期望和祝福。诗中通过描绘对方的住所和生活情况,表达了对对方的关心和爱护。同时,诗中也流露出作者对官场生活的无奈和厌倦,以及对家庭亲情的重视。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值得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