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峦不借土为根,角豸森森拱至尊。
远水接天吞日月,群峰匝地侍儿孙。
野云破处城烟合,宿鸟归来岭树昏。
洞口石横迷出入,钟声引我倒禅门。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描绘了天平山的壮丽景色。下面逐句进行解析:
- 层峦不借土为根:形容山峰高耸,仿佛不需要土壤就能生长。
- 角豸森森拱至尊:形容山势雄伟,如同守护着皇帝一样。
- 远水接天吞日月:形容山下的水流非常长,似乎可以与天空相接,吞吐日月。
- 群峰匝地侍儿孙:形容群山环绕,如同子女侍奉父母一样。
- 野云破处城烟合:形容远处的野云消散后,城市中的烟雾又聚拢起来。
- 宿鸟归来岭树昏:形容鸟儿回到山顶休息,周围的树木因夜晚而变得昏暗。
- 洞口石横迷出入:形容山洞口的石头横卧,让人无法分辨出进去和出去的路。
- 钟声引我倒禅门:形容听到寺庙里的钟声,让我产生了出家的念头。
译文:
层峦叠翠,无需借土而生;山峰巍峨,似守护帝王的卫士。远方的水流如巨龙般蜿蜒,吞没日月之光。群峰环绕,犹如子孙侍奉长辈。野云飘散之后,城市的烟雾再次聚拢。归巢的鸟儿飞回山林,周围的树木在夜色中显得暗淡。山洞入口的巨石横卧,令人困惑不知进路。钟声悠悠传来,使我心生出家之意。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天平山的自然景观,展现了其壮观与秀美。诗人巧妙地运用“借”字、“吞”、“匝”、“迷”等动词,生动形象地表达了山峰的高大、河流的悠长、群山的环绕和雾气的变幻。同时,诗中也蕴含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意境,以及诗人对于大自然的敬畏之情。最后一句“钟声引我倒禅门”则透露出诗人对出家生活的向往,使得整首诗充满了禅意和超脱尘世的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