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湖干爽气横,更逢初曙景逾清。
烟收远树山徐出,月落寒涛水正平。
渔唱忽随霜露起,扁舟共载几人行。
平吴事业今谁在,一领蓑衣万古情。
晓渡蠡湖
秋日湖干爽气横,更逢初曙景逾清。
烟收远树山徐出,月落寒涛水正平。
渔唱忽随霜露起,扁舟共载几人行。
平吴事业今谁在,一领蓑衣万古情。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秋日清晨,诗人在蠡湖的景色和体验。诗人通过生动的画面和细腻的笔触,表达了自己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慨。诗中的“晓渡蠡湖”不仅是一次简单的旅行,而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和思想的觉醒。
- 诗句解读:
- “秋日湖干爽气横”:秋天的湖水因蒸发而变得干涸,但依然保持着清新的气息。
- “更逢初曙景逾清”:早晨的曙光使得原本朦胧的景象变得清晰,给人以宁静和清爽的感受。
- “烟收远树山徐出”:清晨的薄雾逐渐散去,远处的山峦开始显露出来。
- “月落寒涛水正平”:月光洒在波光粼粼的水面,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 “渔唱忽随霜露起”:渔民的歌声随着霜露的降临而响起,增添了一份生机和活力。
- “扁舟共载几人行”:诗人与朋友一同乘坐小船,享受着这份宁静和自由。
- 情感表达:
- 诗人通过对秋日湖景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
- 诗中的“渔唱忽随霜露起”,展现了渔民劳作的场景和他们的生活状态,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主题。
- 哲学思考:
- 诗中的“平吴事业今谁在”,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大事的忧虑和对英雄人物的怀念。他希望有能够继承遗志、为国家做出贡献的人出现。
- “一领蓑衣万古情”,意味着诗人虽然身披蓑衣,但内心充满了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情和责任感。这种情怀穿越时空,成为永恒的情感纽带。
- 艺术特色:
-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形象生动的语言,如“烟收远树山徐出”,“月落寒涛水正平”,这些形象描绘了湖面的美景和晨曦的温柔,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其中,感受到了诗人的情感和心境。
- 诗的结构紧凑,前后呼应,语言简练而富有表现力。例如,“渔唱忽随霜露起”,既是自然的声响,也是诗人情感的自然流露,与前文的描写形成了完美的衔接。
- 诗中还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如将湖面的平静与内心的波澜相对照,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和他对社会、历史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