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叹舫鱼尾已赪,我梁我笱尚纵横。
只图错饵迎阳□,宁使吞舟漏巨鲸。
衡泌恐无饥可乐,巢由难免梦犹惊。
安民不识先勿扰,方谓青苗法可行。
【注释】
可叹:感叹。舫鱼尾已赪(cí),我梁我笱尚纵横:比喻自己像渔船一样,被渔网困住了,自己却还不知。错饵迎阳□:错误地投饵引诱。宁使吞舟漏巨鲸:宁愿让巨大的鲸鱼被吃掉。衡泌恐无饥可乐,巢由难免梦犹惊:担心洪水淹没了衡州,自己却还在梦中不能醒来。安民不识先勿扰,方谓青苗法可行:如果百姓不懂得先不要骚扰他们,那么认为青苗法可以实施。
【赏析】
此篇作于宋神宗元丰年间(1078年-1085年),作者任荆江路提点刑狱。在任上,曾对农民实行“青苗法”,意在抑制高利贷盘剥,以保障农民的生产生活。但事与愿违,结果导致“民受其害”。因此他写下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忧患之思。
首联说“感”,是因,即诗人因推行青苗法而感到忧患。“可叹舫鱼尾已赪”,这是写眼前的景象,意思是说,那些被官府的青苗法所困扰的渔民,他们的渔船已经被网缠得动弹不得了,鱼儿已经游到船尾了。这一句诗用典,出自《庄子·秋水》篇,说的是庄子在濮水捕鱼的故事,庄子的船被河蚌夹住,无法脱身。“我梁我笱”(guǒ)尚纵横:这是说,自己像渔船一样,被渔网困住了,自己却还不知。
颔联说“思”,是因,是诗人对现实忧患的反思。“只图错饵迎阳□”,是说,自己只是错误地投饵引诱,希望引来大鱼,结果却招来了大鲸鱼。这句诗也是用典,出自《战国策·齐策》篇,说的是田单救赵的故事,田单派人给燕军送去食物,希望引开燕军的兵力。燕昭王看到这个饵食后,以为齐国已经放弃抵抗了,于是放松了对齐国的警惕,最终被围歼在聊城城下。这两句诗用典和用比相结合,形象生动地说明了自己的做法是多么的错误和可笑。
颈联说“惧”,是因,是诗人对自己前途的忧虑。“衡泌恐无饥可乐”,意思是说,如果洪水泛滥淹没了衡州,自己却还在梦中不能醒来。这句诗用典,出自《楚辞·天问》:“何方圆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意思是说,谁能把方圆的天地都容纳进去呢?
尾联说“忧”,是因,是诗人对百姓的担忧。“巢由难免梦犹惊”,意思是说,巢父和许由这样的贤人也会因为自己的行为而惊恐不安。这句诗用典,出自《史记·伯夷列传》篇,说的是伯夷、叔齐二人饿死在首阳山的故事,他们的行为虽然高尚,但他们却因为自己行为的极端化而遭到了世人的非议和嘲笑。这两句诗用比和用典相结合,表现了诗人对于自己的行为和做法的深刻反省。
这首词通过写诗人自己在推行青苗法过程中遭遇的种种困境和挫折,表达了自己对于现实政治的不满和失望情绪。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于国家大事的关心和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