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涂典午事纷纭,西蜀山川付暮云。
我到岘山无泪洒,秋风曾拜卧龙坟。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和赏析作者情感的能力。首先要读懂诗句,把握诗歌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分析诗歌的情感。“当涂典午事纷纭”中“当涂”“典午”指东晋末年司马氏的专权,“事纷纭”指朝政混乱;“西蜀山川付暮云”中“西蜀”泛指蜀地,“山川”暗含江山多难;“我到岘山无泪洒,秋风曾拜卧龙坟”中“岘山”是诸葛亮死后被埋葬的地方,所以这里借代诸葛亮,“无泪洒”指对国家大事无能为力,“秋风曾拜卧龙坟”指自己有志于收复失地,但时势不济,只能感慨万千。最后一句抒发了作者渴望建功立业、恢复中原的豪情壮志。

【答案】

译文:

当年(指三国时期)东吴统治集团在朝廷里争权夺利的事很纷繁,西蜀的江山已交给暮云遮蔽着。

我到岘山没有眼泪洒下,只对着秋风中的诸葛亮之墓而拜。

赏析:

诗的前两句叙事。首句点明诗人来到襄阳,正是东吴孙皓专横跋扈的时候。第二句写诗人来到襄阳后的所见所感。当时,东吴统治集团内讧不断,政治十分黑暗。诗人看到这一切,不禁感叹万分。第三四句抒情。诗人想到自己的祖国山河破碎,生灵涂炭,心中充满忧愤。他想到诸葛亮为匡复汉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却落得如此悲惨的结局,不由悲从中来,潸然泪下。尾联写诗人的豪情壮志。诗人想到要收复中原,建立功业,但国势衰微,自己才能有限,只能感慨万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