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飘零莱子衣,山中草更恋春晖。
荒村但愿无车马,鹤唳不惊云自归。

【解析】

“六月初五日偶阅元人诗,开卷即得倪瓒《六月五日偶成》之作”中“元人之诗”为背景,作者“偶阅元人诗”的心境。“其诗曰:‘坐看青苔欲上衣,一池春水霭余晖。荒村尽日无车马,时有残云伴鹤归。’意致闲适”,这是对原诗的概括,突出原诗的特点。“而余以避寇奉母山居,想望清平,其忧乐固殊也”,这两句是诗人自己的情感体验,突出自己因避寇、奉母而山居,所想望的是清平,所以与原诗的意境不同。“因感而和之:风雨飘零莱子衣,山中草更恋春晖。荒村但愿无车马,鹤唳不惊云自归。”这是诗人在对比中产生的感慨之情。

【答案】

译文:

风雨飘零我身着莱国(古国名)人的衣服,山中草地更加依恋春光(美好)。

荒村只愿没有车马经过,听到鹤叫声也不惊慌。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山居中偶读倪瓒《六月五日偶成》之后,因感而写的作品。诗人在对比中产生了感慨之情。

第一句“风雨飘零莱子衣,山中草更恋春晖”,写自己因避寇而奉母山居,身披莱国之衣裳。这里用典,指诗人在明亡后隐居山中,身穿明朝遗民的服装。“莱子衣”即指此。诗人身在山中却思念着外面的世界,山中的草儿依然眷恋着春天的阳光。“荒村但愿无车马”,意思是在荒僻的村庄里只希望不要有车辆马匹经过。“荒村但愿无车马”,表现了诗人渴望过上安宁的生活的愿望。末句“鹤唳不惊云自归”,意思是听到鹤鸣声也不会惊动天上的云彩。这里又用了典故,指的是诗人在乱世中寄居深山,虽然远离尘嚣,但仍然关心国家的命运和人民的安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