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向茅檐话玉堂,挥毫已秃尚词章。
地如栗里人同隐,诗到涪翁老更强。
雾里看花还作客,床头有酒且称觞。
南楼高咏多豪兴①,东壁图书起夜光②。
注释:
- 辛未九月廿一日,小集壶园赏菊,同人各以诗见贻,更唱迭和勉为酬答,共得诗八章合录之,聊纪一时之兴。这首诗是诗人在壶园赏菊时创作的。
- 犹向茅檐话玉堂,挥毫已秃尚词章。
- 地如栗里人同隐,诗到涪翁老更强。
- 雾里看花还作客,床头有酒且称觞。
- 南楼高咏多豪兴,东壁图书起夜光。
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描绘了诗人在壶园赏菊时的所见所闻所感,抒发了诗人对自然之美、人生之趣的热爱之情。
首联:“犹向茅檐话玉堂,挥毫已秃尚词章。”诗人回忆起年轻时在茅檐下与玉堂中的文人雅士们畅谈诗词,那时他才华横溢,笔下生花。但岁月不饶人,如今他已年老体衰,但仍笔耕不辍,创作出许多佳作。
颔联:“地如栗里人同隐,诗到涪翁老更强。”诗人感慨时光荏苒,自己如同栗里老人一样隐居于世,而诗歌却更加成熟,更富有力量。这里的“涪翁”指的是唐代著名的诗人杜甫,他的诗才深厚,晚年更加突出。
颈联:“雾里看花还作客,床头有酒且称觞。”诗人描述了他在雾中欣赏花朵的情景,虽然身处异乡,但他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朋友的思念。他还说,即使只有一杯美酒,也要把它当成盛宴来享用。
尾联:“南楼高咏多豪兴,东壁图书起夜光。”诗人赞美了南楼高歌的热情和豪放,以及东壁图书的辉煌和璀璨。这些元素都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热情和对知识的追求。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人生之趣的热爱之情,同时也展现了诗人的才华和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