泣鬼诗成病已苏,少陵险语血模糊。
真仙骨换非关药,老凤声高肯让雏。
槛外云烟从变幻,庭中风月不支吾。
年来长作园亭主,且喜林泉道未孤。
诗句译文:
泣鬼诗成病已苏,少陵险语血模糊。
真仙骨换非关药,老凤声高肯让雏。
注释:
这首诗的作者是清代诗人刘绎,全诗通过描绘病愈后的感慨和想象,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以及对自己才华的自信。
赏析:
- 诗歌背景与作者:
- 刘绎(1797-1878年),字詹岩(或云瞻岩),永丰(今江西永丰县)人,是清代著名诗人、文学家,曾于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夺得大魁,授职翰林院修撰,后在山东学政任上颇有建树。他不仅在政治生涯中有所作为,其文学作品也深受当时文人雅士的喜爱。
- 郭羽可,可能是刘绎的朋友或知己,两人之间有深厚的友谊。郭羽可的病愈并寄诗给刘绎,成为创作《活秀园即目韵》的契机。此诗可能作于郭羽可病愈后不久,此时刘绎已由山东学政调回京城。
- 诗歌内容解析:
- “泣鬼诗成病已苏”:这句表达了诗人在经历了一场大病之后,病情得以痊愈的情感体验。“泣鬼诗”可能指的是某种形式的悼念或感伤之作,而“病已苏”则暗示了疾病带来的阴霾已经散去。这种转变不仅是身体上的恢复,也是心灵上的解脱。
- “少陵险语血模糊”:这里的“少陵”可能指的是杜甫,而“血模糊”则形容文字之深刻,如同血液般渗透人心。这反映了诗人对杜甫作品的崇敬以及对杜甫诗句中深沉情感的理解。
- “真仙骨换非关药,老凤声高肯让雏”:这两句诗以超凡脱俗的比喻,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在这里,“真仙”象征着诗人的理想境界,而“老凤”则暗指自己的年龄和经历。“非关药”意味着这种境界并非依靠外力所能达成,而是源于内心深处的自然流露。同时,“老凤声高肯让雏”则展现了诗人对自己才华的自信,即便年岁已高,仍然保持高昂的精神状态和不屈的精神力量。
- 艺术特色与象征意义:
- 这首诗的艺术特色在于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表达。诗中使用了大量的意象,如“泣鬼诗”、“少陵险语”、“真仙骨换”、“老凤声高”,这些意象都富有象征意义,增强了诗歌的层次感和深度。
- 诗中的“云烟变幻”和“风月不支吾”,不仅描述了自然景象的变化,也暗喻了人生境遇的无常和变幻。而“多年长作园亭主,且喜林泉道未孤”则体现了诗人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和对自然和谐的向往。
刘绎的《活秀园即目韵》通过对友人郭羽可病愈的回应,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邃的人生思考。这首诗不仅反映了个人的心境变化,更体现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命哲理的领悟。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窥见清代文人的生活风貌及其内心世界的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