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宰相度,副元老称,十七年扬历封圻,殊勋拟宋室范韩,唐家郭李;
统文武才,树中外望,亿万姓瞻依祠宇,遗爱在大湖南北,全蜀东西。

【注释】

  1. 挽:挽联。
  2. 宏:伟大。
  3. 宰相度:宰相的气度。
  4. 副:辅佐、辅助,这里是担任。
  5. 元老称:元老的声誉。
  6. 十七年:十七年间(从雍正六年至乾隆元年)。
  7. 扬历封圻:在封地(指各地)上治理国家。封圻,封建时代分疆土为九圻,每圻设侯伯一人,称为封圻,此处借指地方长官。
  8. 殊勋:特殊的功勋。
  9. 拟:比拟。
  10. 范韩:范仲淹、韩琦,都是北宋名臣。
  11. 郭李:郭子仪、李光弼,都是唐代名将。
  12. 文武才:文治武备才能。
  13. 树:建立、树立。
  14. 大湖南北:长江以南、以北一带。
  15. 全蜀东西:四川省全部地区。
    【赏析】
    这首诗是挽骆秉章的挽联。骆秉章(1763—1831),字子涵,号铁画,湖南衡阳人,清代中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他于乾隆初年中进士,历任多个要职,曾参与平定回族起义等重大战事。其政治成就与军事才干,使他成为清代名臣之一。诗中称赞他“宏宰相度,副元老称”,既赞扬了他在政治、军事上的卓越才能,又肯定了他的德高望重,是对其一生的总结和评价。
    第一句“宏宰相度”,赞美了他作为宰相的气度和才华。“副元老称”,则是对他作为元老的声誉的肯定。这两句表达了对骆秉章政治才能与威望的高度赞扬。
    第二句“十七年扬历封圻”,指的是骆秉章在任内共二十七年,其间多次出任地方长官,治理国家,功绩显著。“扬历封圻”中的“扬历”意为广泛经历,“封圻”指封疆之地,即地方长官所管辖的区域。这句表达了对骆秉章政绩的认可和赞誉。
    第三句“殊勋拟宋室范韩”,是对骆秉章特殊功勋的比喻。“范仲淹、韩琦”和“范韩”均为北宋名臣,他们的功绩与声望被后世传颂,因此用这两个典故来形容骆秉章的功勋。这表达了对骆秉章历史地位与贡献的高度评价。
    第四句“唐家郭李”,是指唐朝的郭子仪和李光弼。他们都是唐代著名的将领,以忠诚、勇敢著称。这里用以形容骆秉章的军事才能和功绩。
    第五六两句“统文武才,树中外望”,进一步赞美了骆秉章的政治和军事才能。“统文武才”指他既能文善治,又能武善战;“树中外望”则表示他的声望遍及全国。这两句强调了他的杰出能力和广泛的影响力。
    最后两句“亿万姓瞻依祠宇,遗爱在大湖南北,全蜀东西”,是对骆秉章身后影响的评价。“祠宇”指祠堂或庙宇,这是纪念他的重要场所。“遗爱”指他留下的恩惠与影响。“大湖南北、全蜀东西”则是对全国范围的概括,表明他的功绩不仅局限于一地,而是影响了整个国家的南方和西部。这表达了对他的广泛赞誉和敬仰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