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寻神木识根由,直上馋崖到此游。
好溯金时初建寨,还徵宋相旧题楼。
勋传柱国杨家将,说误槎仙博望侯。
更莫浪称松见处,山城改徙自云州。

【注释】

杨家城,在今四川江油县。神松,指杨公堤上的古柏树。馋崖,指杨公堤的峭壁险峻。金时,指北宋末年,金兵南下,宋将吴璘在此筑堡寨,建楼台,抵御敌人。槎仙,指汉代博望侯张骞。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登杨家城后有感而写的一首七律。诗中抒发了作者对古迹的怀古之情。前两句先写自己登上杨家城,看到神木旧处的情景;第三、四句则追忆当年杨公堤上筑寨建楼,抗击外敌的历史;第五、六句则追忆汉代名将张骞,并感叹如今此地已改为云州;最后两句则是对古迹的感慨。

“登杨家城得神松旧处”一句是全诗的第一句,也是关键的一句。它交代了作者登上杨家城的时间和地点。“登杨家城”点明地点,“得神松旧处”说明时间,这一句把读者的视线引到了古杨公堤上那棵神松之下。这棵神松,就是诗人当年曾到过的古迹。“欲寻神木识根由,直上馋崖到此游。”二句是作者回忆当年登临神松时的心境和所见景物。诗人当年登此神松,是为了寻找神木的来龙去脉。他沿着峭壁陡坡一路向上攀登,终于来到杨公堤下。这时,他的心情非常激动,不禁赞叹不已。这两句不仅写出了诗人登山时的兴奋心情,而且也表明诗人对杨家城有着浓厚的兴趣。

“好溯金时初建寨,还徵宋相旧题楼。”二句是说,当年杨家城的建立,是在宋代初期。当时宋朝派吴璘将军率军来到这里,修建城堡,设立哨所,以抗击金兵的入侵。诗人在这里看到了当年的遗迹。这两句进一步突出了杨家城的历史悠久。

“勋传柱国杨家将,说误槎仙博望侯。”二句是说,杨家将士的功绩彪炳史册,他们被传为“柱国”之辈;张骞也曾误认为他是槎板仙人,这两句话都是诗人的感慨之语。这两句既表达了诗人对杨家将士的赞美之情,也表达了对张骞的钦佩之意。

“更莫浪称松见处,山城改徙自云州。”二句是说,这里虽然有神松可见,但是杨家城现在已经迁走了。原来这个地方已经属于云州管辖。这两句是诗人对历史的惋惜之情。诗人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感叹历史的变迁,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这首诗是诗人对杨家城历史遗迹的怀念之作。诗人通过对杨家城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同时,诗人在诗中也抒发了自己的感慨,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和对现实的不满。这首诗语言流畅、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咏史诗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