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台俯映暮江清,叶叶风帆尽日行。
碧水几时停过客,青山终古属先生。
可知遁世原持世,始信逃名是爱名。
惭愧萍逢无定迹,沧洲暂借濯尘缨。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作品。诗中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江景画面,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独特理解。
我们来看第一句:“高台俯映暮江清。”这句诗描述了一座高耸的亭台俯视着傍晚的江水,江水清澈见底。这里的“高台”可以理解为诗人自己的心境或者理想,他希望自己的生活能够像这座高台一样,俯瞰世界,超然物外。而“俯映”则暗示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独到见解,他看到了世界的宽广,也看到了自己的渺小。
我们看到第二句:“叶叶风帆尽日行。”这句诗描绘了江面上帆影点点,船只在不停地行驶。这里的“叶叶风帆”形象地描绘了江上船只的繁忙景象,而“尽日行”则强调了这种忙碌的生活状态。诗人通过这个画面,表达了他对这种忙碌生活的感慨。
第三句:“碧水几时停过客。”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江水流动不息的印象。他认为,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有生命存在,江水就会继续流淌。这里的“碧水”指的是江水的颜色,而“停过客”则暗指了人生的无常和短暂。诗人通过这个比喻,传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第四句:“青山终古属先生。”这句诗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热爱。他认为青山永远属于先生,也就是说,大自然的美丽和永恒是永恒的,它不会因为人的存在而改变。这里的“先生”可以理解为诗人对自己谦逊的态度,他认为自己只是一个欣赏美景的人而已。
我们看到第五句:“可知遁世原持世,始信逃名是爱名。”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独特理解和追求。他认为隐士的生活方式是一种超越世俗的境界,他通过这种方式来保持自己的独立和自由。而“逃名是爱名”则表明了他对于名声的看法,他认为名利都是身外之物,真正的价值在于内心的修养和人格的独立。
我们看到第六句:“惭愧萍逢无定迹,沧洲暂借濯尘缨。”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漂泊生活的无奈和自嘲。他认为自己的身世就像水中的浮萍,没有固定的居所,只能在大海上飘荡。而“沧洲暂借濯尘缨”则意味着他暂时借用沧洲这个地方来洗去身上的尘埃,以期找到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整首诗通过对江景的描绘和对人生、隐居生活的独特理解,表达了诗人对于世界的深深感悟和对自我价值的不断追求。同时,诗人的语言简洁明了,富有哲理,给人以深深的启示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