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江
诗句中没有明确的关键词,请直接输出诗歌。 注释: - 这首诗描绘了西溪草堂的景色,诗人通过精细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西溪草堂的美丽与宁静。 - “吾乡山水窟,莫如西溪幽”:表达了诗人对西溪山水的喜爱之情,认为西溪的山水之美无与伦比。 - “延缘一径通,落落清瑶流”:描述了西溪草堂前的小路,清澈见底,如同一条清瑶河流过。 - “夹岸无杂树,鹿角枝相樛”:强调了西溪草堂两侧岸边没有杂树
飞来寺 澄江绿净洁于苔,群峭摩天一线开。 吉贝花中闻梵呗,兜罗绵里现楼台。 榕阴浓叠千重翠,松吹晴暄万壑雷。 瘦石玲珑霞缥缈,却疑岩岫亦飞来。 注释: 1. 澄江绿净洁于苔:澄江(即江流)清澈碧绿,洁净得仿佛可以擦去青苔。 2. 群峭摩天一线开:群峭高耸,直插云霄,与天际连成一线。 3. 吉贝花中闻梵呗:吉贝花中的僧人正在念诵梵呗。 4. 兜罗绵里现楼台:兜罗绵是佛经中的一个概念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作品。诗中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江景画面,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独特理解。 我们来看第一句:“高台俯映暮江清。”这句诗描述了一座高耸的亭台俯视着傍晚的江水,江水清澈见底。这里的“高台”可以理解为诗人自己的心境或者理想,他希望自己的生活能够像这座高台一样,俯瞰世界,超然物外。而“俯映”则暗示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独到见解,他看到了世界的宽广,也看到了自己的渺小。
残柳 画桥斜去水东流,落日西风泽国秋。 树下彩云都散尽,夜来明月尚勾留。 碧蹄马老怜荒驿,白发人闲倚酒楼。 六代离宫鸦数点,满天疏雨不胜愁。 赏析 郑江的《残柳》以其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秋天景象。首句“画桥斜去水东流”,用斜桥和流水的意象勾勒出宁静而又略带萧索的画面,为读者营造了一种静谧而稍带忧郁的氛围。接着,“落日西风泽国秋”通过落日与秋风的描写,传达出秋天的凄凉与萧索
【注释】 新安僻一隅:偏僻的角落。新安,古郡名,今属安徽省。 崖谷莽相围:山崖峡谷纵横交错。 寒雨度翚岭:冷风瑟瑟,秋雨淅沥。翚岭,指高山。 悄然徒御悲:默默无声,内心哀伤。徒御,乘车的人。 匪悲道路险:不是为了悲叹道路艰险。 疲氓寒无衣:劳苦百姓衣衫破旧,没有衣服穿。 祗役我之分:仅是我的职责所在。 民劳岂得已:百姓的劳累难道是不得已吗? 王程不可违:皇帝的命令不能不遵行。 酬民以价直
常山县 风帆沙际落,岚翠碧丛丛。 一县江声里,四山云气中。 迎人幽鸟语,随意野花红。 回首乡心远,沿流直向东。 注释:在船帆飘荡的沙滩边,我听到了风吹过水波的声音,周围是层层叠叠的绿色山岚和丛丛的翠绿植被。 整个县城被江水的声音包围着,四周环绕的是四座山峰上的云雾缭绕。 当鸟儿迎着人飞来飞去地叫唤时,我随意地欣赏着路边野花鲜艳的颜色。 当我转身回望家乡时,我的心已经远远地飞到了那里
【注释】 石鼓山:在福建福州。 檄:古代用竹简或木片写文告的竹管,这里指皇帝的文书。 岛洲疑望有无间:指鼓山岛上的山峦和水岛时隐时现。 大江潮落海门出:指闽江潮水退去后,从海口涌出的潮水。海门:闽江口。 洞口云深月户关:指山洞深处云雾缭绕,月光透过洞口照进来,如同门户一样。 君谟:《宋史》卷二八五载:“张商英字天觉,蜀眉州人。”此处指宋代书法家、诗人张先。 子直:苏轼(苏东坡),北宋文学家
画桥斜去水东流,落日西风泽国秋。 树下彩云都散尽,夜来明月尚勾留。 碧蹄马老怜荒驿,白发人闲倚酒楼。 六代离宫鸦数点,满天疏雨不胜愁
吾乡山水窟,莫如西溪幽。 延缘一径通,落落清瑶流。 夹岸无杂树,鹿角枝相樛。 霏微岚翠间,香雪千林浮。 有时略彴横,野竹寒修修。 寻幽窈窕入,落英满扁舟。 花阴路疑尽,豁然见平畴。 四山围净绿,土俗勤锄耰。 此中隐君子,毋乃栗里俦。 一茅粗剪葺,六枳纷环周。 虚空静生白,恍然物初游。 臞鹤唳天半,若与孤情酬。 仙源在枌榆,余胡久淹留
新安僻一隅,崖谷莽相围。 寒雨度翚岭,悄然徒御悲。 匪悲道路险,疲氓寒无衣。 祗役我之分,劳民毋乃非。 既不能重趼,复不奋翅飞。 民劳岂得已,王程不可违。 酬民以价直,几为吏橐肥。 诘问得其情,惩吏乃用威。 疲氓感我意,绕座涕洒挥。 民情大可见,岂愿咸其腓。 劳劳道路间,志在救朝饥。 饥寒苟不恤,焉用长吏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