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文正左右齐驱,至今半壁东南,犹资保障;
偕惠敏后先赴召,从此三湘俊杰,共叹凋零。
【译文】
与曾国荃并肩作战,至今半壁江山东南,仍得到保障;
偕同王惠敏先后被召,从此三湘俊杰,共叹凋零。
【注释】
①文正:指胡林翼,字武肃。曾国荃之师。
②齐驱:并驾齐驱。
③保障:保卫、维护安全。
④后先:先后。
⑤三湘:湖南的别称。
⑥凋零:衰败、死亡。
与文正左右齐驱,至今半壁东南,犹资保障;
偕惠敏后先赴召,从此三湘俊杰,共叹凋零。
【译文】
与曾国荃并肩作战,至今半壁江山东南,仍得到保障;
偕同王惠敏先后被召,从此三湘俊杰,共叹凋零。
【注释】
①文正:指胡林翼,字武肃。曾国荃之师。
②齐驱:并驾齐驱。
③保障:保卫、维护安全。
④后先:先后。
⑤三湘:湖南的别称。
⑥凋零:衰败、死亡。
【解析】 这是一首挽联。挽联,又称哀联、悼文、吊词、挽词等,是悬挂于墓前、灵堂或桥道旁用以祭奠亡灵的对偶文字。挽联一般由上联和下联两部分组成,上联写死者的生平及死后的追思,下联写生者对死者的缅怀之情。 此联为对联,由上、下两联组成,上联主要写彭玉麟的一生,下联则主要表达作者的怀念之情。 上联“我公本当代奇人”中“我公”指彭玉麟,“奇人”指他不同凡响、独树一帜的人格魅力;“不以文章得言
【译文】 与曾国荃并肩作战,至今半壁江山东南,仍得到保障; 偕同王惠敏先后被召,从此三湘俊杰,共叹凋零。 【注释】 ①文正:指胡林翼,字武肃。曾国荃之师。 ②齐驱:并驾齐驱。 ③保障:保卫、维护安全。 ④后先:先后。 ⑤三湘:湖南的别称。 ⑥凋零:衰败、死亡
【解析】 这是一首挽联。挽联,又称哀联、悼文、吊词、挽词等,是悬挂于墓前、灵堂或桥道旁用以祭奠亡灵的对偶文字。挽联一般由上联和下联两部分组成,上联写死者的生平及死后的追思,下联写生者对死者的缅怀之情。 此联为对联,由上、下两联组成,上联主要写彭玉麟的一生,下联则主要表达作者的怀念之情。 上联“我公本当代奇人”中“我公”指彭玉麟,“奇人”指他不同凡响、独树一帜的人格魅力;“不以文章得言
诗中描述了一位官员为国捐躯的情景,体现了忠诚与牺牲的精神。诗句“四十年来一节身”表达了这位官员忠诚于国家的决心和毅力;“成仁取义泣忠臣”则描绘了他为了信仰和责任,不惜一切的悲壮。下联中的“浣花祠内留生面”可能指的是他的事迹被后人铭记,而“不是人间第二人”则强调了他非凡的贡献与地位,使他在历史上独树一帜。 此诗不仅展示了个人对国家的深情和牺牲,也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对于忠诚和荣誉的重视。通过这首诗
【注释】 曾:指曾国藩;胡林翼(左):指左宗棠,李鸿章(右);勋业烂然:功勋卓著。要皆我公维持其间:都归功于你,郭嵩焘(我)。孰谓斯言或阿好:谁说这话是讨好。岩穴山林:山中隐士。孤寒众矣:孤独清贫者众多。广厦千万:大屋千间、万间。衔悲:含着悲伤。 【赏析】 这首诗为挽郭嵩焘联。郭嵩焘是清朝末期的政治家、外交家、教育家、诗人。他与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并称为"曾、左、李、郭",是晚清四大名臣之一。
【注释】 问:询问。斯文,此代指文化、文明。丧:丧失。 【赏析】 这是一篇著名的挽联。“问天下有人无人,而公已矣;正斯文将丧未丧,此后伊何!”这两句诗是作者对张之洞的哀悼与追忆。 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号莲汀,湖北汉川人。他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位有重要影响的人物。他一生致力于洋务活动,为清王朝的现代化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在甲午战争后,他曾提出“中体西用”的思想
【注释】 水仙:花的美称。洛神:即“洛神赋”,曹植的辞赋名,相传为曹植所作。 孙恩:东晋时僧人。 留芳日:美好的时光。 元无:根本上没有。 盗嫂(xiǎo)心:盗嫂是春秋时期鲁国大夫孟献子的妻子叔姬与孟献子的儿子庆父私通的故事,这里用来形容孙恩没有留下美好的名声。 【赏析】 此诗是一首咏物言志诗。作者以水仙、洛神自喻,表达了自己不慕名利,追求高尚品德的人生理想。全诗构思巧妙,语言精练,意境深远
牛美女(指牛氏女)簪花:背上背着牛氏女,牛氏女在头上插着花。 巴女(指巴蜀之地的女子):背负着巴蜀女子。 唱(此处指唱歌):歌唱。 鬓边宜配状元香:在鬓边应该配上状元的香味。 注释:牛氏女子在头上插满了鲜花。背上背着牛氏女子,牛氏女在头上插着花。巴蜀女子背负着牛氏女,牛氏女在头上插着花。在鬓边应该配上状元的香味。 赏析:此诗描绘了一位头戴鲜花、背负着巴蜀女子、身上散发状元香的牛氏女性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