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作意草芊绵,绿遍郊原又一年。
游兴任寻浇酒地,客愁多在卖饧天。
曾盘塞北千群马,尚忆湖南万里船。
何处销魂最惆怅,蘼芜山下夕阳边。
【注释】
次韵:跟原诗的韵脚相合。
芊绵:形容春草茂盛的样子。
游兴:游玩时的兴致。
卖饧(tīng):卖糖食。
曾盘:即“曾磐”,指曾在边疆屯田的将士。
湖南:指南宋时湖南地区,这里泛指南方地区。
蘼芜草:一种香草,又叫蘼芜,生长在西南地区,常用于比喻思念故乡之情。
夕阳边:夕阳之下。
【赏析】
此诗是作者在一次春天游览中写下的一首和韵诗。全诗以春天为背景,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首联“东风作意草芊绵,绿遍郊原又一年。”写春天的到来,春风得意,万物复苏,草木茂盛,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诗人用“芊绵”来形容春草的茂密,形象生动;同时,“绿遍郊原”也描绘了春天的美丽景色,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这一句既点明了时间,又渲染了春天的氛围。
颔联“游兴任寻浇酒地,客愁多在卖饧天。”则转向对游子的描写。诗人通过对比“游兴”与“客愁”的不同感受,表现了自己对春天的热爱和对故乡的思念。其中,“浇酒地”可能是指诗人曾经游历过的地方,也可能是诗人想象中的某个地方;而“卖饧天”则可能是诗人所思乡之地,也可能是诗人所怀念的故乡。这句诗将游子的心情巧妙地融入景物之中,使诗歌更具画面感。
颈联“曾盘塞北千群马,尚忆湖南万里船。”继续展开描写,诗人回忆过去的往事。其中“曾盘塞北千群马”描述了自己在边疆屯田时的豪情壮志;而“尚忆湖南万里船”则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这两联紧密相连,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意境,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
尾联“何处销魂最惆怅,蘼芜山下夕阳边。”则是诗人的总结性表达。他通过对“蘼芜山下夕阳边”这一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自己的内心情感。这里的“销魂”一词,既指内心的伤感,也暗示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诗人以“夕阳边”作为结尾,既呼应了首联的春天,又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有对春天美景的描绘,又有对游子情感的抒发;既有历史的回顾,又有现实的感慨。它既是一首描写自然风景的诗歌,也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