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情孤寄,鉴赏独真,千古感知音,只愧子衡酬少谷;
勇退有心,贤劳致病,一官征勤事,应如朱邑祀桐乡。

【注释】

挽俞其章联:这是一首悼念友人的挽诗。俞其章,即俞大猷,明代著名抗倭名将;少谷,指李少谷,也是一位有成就的抗倭将领。朱邑祀桐乡,是汉代朱邑为表彰桐乡百姓的勤苦劳作,而特意在那里修了祠堂。

“孤寄”句:意思是说,我只有寄托在朋友的身上才能得到真情。孤寄,孤独地投靠他人。

“千古”句:意谓只有后人才能理解我的一片至诚。千古,指永远流传下去,这里指读者。

“只愧”句:意谓自己愧对友人的知遇之恩。愧,惭愧。少谷,俞大猷的别号。酬,报偿。

“勇退”句:意思是说,有退隐之心的人,往往因贤能劳累致病,而自己则因为要替朝廷效力,才不得不勉强留下,这实在是很值得同情的。

“一官”句:意谓虽然身居官职,但却要替百姓操劳。一官,一个官员。征勤事,指为国家或官府出力办事。应如,应当如同……一样。

“应如”句:意为如果像朱邑那样去祭祀他的桐乡,那么他生前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就能够得到后人的理解和赞扬。朱邑(前78年?—12年),字伯乐,颍川(今河南禹州)人。曾任桐乡(今属浙江)太守,政绩显著。曾作《祠桐乡歌》以颂其功德。桐乡,地名。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悼念一位名叫俞其章、姓李名少谷的有名抗倭将领的挽诗,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怀念之情,也抒发了作者的感慨与不平。

此诗共分四句,第一句写作者对俞其章的思念之情;第二、三句写出了自己对俞其章的敬佩之情;末句抒发了作者的感慨与不平之情。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感情真挚而深沉。

首句“孤寄”二字,表明作者只能寄托于朋友身上来获得真情。这既是对俞其章的深情赞誉,又暗含着自己对他的无限思念。

颔联两句,作者进一步表达出自己对俞其章的崇敬之情。他认为俞其章是一位孤高不群的豪杰之士。“独真”,即独立不群之意;“千古”一句,则是说只有后世的人才能理解自己的一片至诚。这既是作者对俞其章的评价,又暗含着自己对其无尽的敬仰之情。

颈联两句,作者再次表达了自己对俞其章的敬佩之情。他认为俞其章是一位有勇有谋、敢作敢为的人。“勇退”一句,既表现了他对俞其章的赞赏,也暗含着他对自己不能效仿俞其章的遗憾。而“贤劳致病”一句,则是对他自己被迫留下的惋惜和不平。

尾联两句,是作者对俞其章的一种安慰和鼓励。他认为虽然自己身处官场,但也要替百姓操劳;而如果能够效仿朱邑那样祭祀桐乡,那么他生前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就能够得到后人的理解和赞扬。

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感情真挚而深沉。它既表现了作者对朋友的深厚情谊,又有对自身处境的深刻反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