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敝车,守空庐,贫中自怜贫有馀。
鸟识亲疏,花验荣枯,笑读古人书。
扁舟不逐陶朱,布衣空羡丹徒。
英雄重俯仰,事业一欷歔。
初只合,老樵渔。
柳营曲 五首 其四
回敝车,守空庐,贫中自怜贫有馀。
【注释】:敝:破旧。回:返回。敝车:破旧的车,这里指回归故乡的车辆。庐:茅屋,这里指自己的住所。
【译文】:
回到故乡,住在简陋的房子里,虽然贫穷但内心却很满足因为自己有足够的财富。
【赏析】:诗人归家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守空庐”,这一句写出了诗人在回家后的状态,他不再是飘荡在外的江湖浪子,而是回到了他的家乡,过着平淡的生活。然而,尽管生活平静,诗人的内心却充满了感慨,他感叹生活的艰难和艰辛。这里的“自怜”不仅仅是对自身境遇的感慨,更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思。他感叹自己在贫贱生活中仍能自得其乐,而那些富贵之人却只能羡慕他的清贫。这种对比让诗人深感人生无常,富贵易逝,只有内心的充实才是真正的幸福。因此,他在诗中表达了对这种状态的满意和自豪。
鸟识亲疏,花验荣枯,笑读古人书。
【注释】:鸟:比喻人或物。花:比喻事物的发展变化。荣枯:指事物的兴衰。
【译文】:
小鸟能辨别主人的远近和亲人的亲密程度,花儿也能检验出事物是否兴盛衰败。我笑着阅读古人的书籍,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赏析】:这句诗通过“鸟识亲疏,花验荣枯”来表达自己对世事的洞察。鸟儿能分辨主人的远近和亲人的亲密程度,就像诗人一样,他能洞察到世间的是非黑白;花儿也能理解事物的兴衰更替,就像诗人一样,他能感受到世事的变化和人生的起伏。这种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使他能够从古书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因此,他笑着阅读古人的书籍,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扁舟不逐陶朱,布衣空羡丹徒。
【注释】:扁舟:小船。陶朱:春秋时期著名的商人范蠡,以经商致富闻名。丹徒:指东汉末年的诸葛亮,他隐居在南阳隆中的草堂里,自称“躬耕陇亩”而生活简朴。
【译文】:
我乘坐的是普通的小船,不追求像陶朱那样的商业成功;身着布衣,却向往像诸葛亮那样的隐居生活。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淡泊名利、追求简单生活的愿望。他认为,真正的成功不在于财富和权力,而在于内心的强大和自由。他希望过一种与世无争、远离尘嚣的生活,像陶朱那样通过经商致富,又像诸葛亮那样隐居山中,躬耕陇亩。这种生活方式让他感到满足和快乐。因此,他用这样的诗句来表达他的这种愿望。
英雄重俯仰,事业一欷歔。
【注释】:英雄:杰出的人物。重:重视。俯仰:形容地位高低的变化。
【译文】:
杰出的人物会时刻关注自己的地位和声望的变化,而事业的成功则让人感到喜悦。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命运和事业成败的看法。他认为,一个人的成就往往与他的社会地位和声望密切相关,而这种地位和声望又是不断变化的。因此,他时刻关注着自己的地位和声望的变化。同时,他也认识到,事业的成功会带来喜悦和满足感,这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部分。因此,他对此表示出了深深的喜爱和珍视。这种看法体现了他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
初只合,老樵渔。
【注释】:只合:只应该。
【译文】:
起初我应该像一位樵夫或者渔夫那样安于平凡生活。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他认为,一个人的生活不应该被过多的名利所困扰,而应该安于平凡、追求简朴。这种生活态度源于他对世界的深刻认识和领悟。在他看来,世界是复杂的、多变的,而人们的追求也是多样的、不同的。因此,他主张人们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的生活方式,而不是盲目地追求那些不切实际的目标。这种观点既是一种人生哲学也是一种生活智慧,值得我们去深思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