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雨湖山破清晓,云外诸峰殊杳杳。
问谁着眼到空蒙,只有斜风吹白鸟。
斜风忽断縠文铺,坏塔平林乍有无。
浓拖高柳三升墨,乱打新荷万斛珠。
画船低似荷花屋,瑟瑟梢梢闲芦竹。
可惜今宵五月寒,不同我友三潭宿。
【注释】
一雨湖山破清晓:一场春雨洗刷了湖水,山色更加清丽。
云外诸峰殊杳杳:云外群山苍茫,看不到尽头。杳杳,渺远的样子。
问谁着眼到空蒙:是谁的目光能够透过迷茫的云雾看到那朦胧的景象?
只有斜风吹白鸟:只有阵阵斜风,吹动着白色的野鸭子。
飜风忽断縠文铺:一阵狂风,忽然把波纹似的水面吹开了。縠文,形容水波荡漾的样子。
坏塔平林乍有无:被风吹倒的佛塔和树林突然消失,变得一无所有。
浓拖高柳三升墨:浓密的柳枝像三升墨汁一样垂在水面上。
乱打新荷万斛珠:乱飞的荷叶好像有万斛珍珠撒落在湖面上。
画船低似荷花屋:画船上的帆影低垂,好像一座座荷花小屋。
瑟瑟梢梢闲芦竹:稀疏的芦苇随风摇摆,发出瑟瑟的声音。
可惜今宵五月寒,不同我友三潭宿:可惜今夜五月天气寒冷,不能与你一起在三潭寺中住宿。
【赏析】
这首七绝写于诗人与沈确士游湖泛舟时。全诗描写湖山景色,表现了诗人的豪情逸兴。首句“一雨湖山破清晓”,是说春天的早晨下了一场大雨,使湖山显得格外清新秀丽。“云外诸峰殊杳杳”,描绘出远处群山的迷朦景象,使人感到神秘而诱人。“问谁着眼到空蒙,只有斜风吹白鸟”两句,以设问的形式写出作者对眼前美景的惊叹,也流露出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意。第三联“斜风忽断縠文铺,坏塔平林乍有无”,“坏塔”即指寺庙里的钟楼,因风雨而倒塌,“平林”指寺庙周围的丛林,因风雨而消失。这里用“忽断”、“乍无”两个动词,写出了风势之大、风力之强。第四联写湖上的景色:“浓拖高柳三升墨,乱打新荷万斛珠。”这是一幅浓墨重彩的画面:柳树浓密如墨,新荷犹如万斛珍珠,充分显示出湖上风光的壮丽多彩。第五联写船上的景色:“画船低似荷花屋,瑟瑟梢梢闲芦竹。”“画船”即画船,因为船身低垂如同荷花屋一般,所以显得十分悠闲。“瑟瑟梢梢闲芦竹”,则表现出船尾芦竹随风摇曳的声音,使全诗增添了一种悠扬的节奏感。末联写诗人与朋友分别的情景:“可惜今宵五月寒,不同我友三潭宿。”这一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它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深深的留恋之情。
此诗为五律体(格律诗的一种体裁),四十六字,押仄声韵。前半部分描写湖山景色,后半部分抒发离别之情。诗中所写湖山之美,气象万千;所抒离别之情,哀而不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