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古释迦院,青滑石如饴。
何年施斧凿,幻作梵相奇。
五采与涂饰,黯惨犹淋漓。
一躯俨箕踞,努目雪两眉。
赤脚踏魔女,二婢相夹持。
玉颅捧在手,岂是饮月支。
有来左有侍,骑白象青狮。
狮背匪锦幪,荐坐用人皮。
髑髅乱系颈,珠贯何累累。
其馀不尽者,复置戟与铍。
旁纪至治岁,喜舍庄严资。
求福不唐捐,宰官多佞辞。
我闻刘元塑,妙比元伽儿。
搏换入紫闼,秘密无人知。
此像琢山骨,要使千年垂。
遍翻诸佛名,难解姚秦师。
游人迹䍐到,破殿虫网丝。
来观尽毛戴,香火谁其尸。
阴苔久凝立,想见初成时。
高昌畏吾族,奔走倾城姿。
施以观音钞,百定鸦青披。
题以朴樕笔,译写蟠虬螭。
照以驼酥灯,深碗明流离。
供以刲羊心,洁于大祀牺。
红兜交膜拜,白伞纷葳蕤。
琅琅组铃语,逢逢扇鼓驰。
这首诗是吴山的咏古诗,共有八句。第一句“寺古释迦院”,描绘了一个古老的佛寺;第二句“青滑石如饴”,形容石质光滑如同糖浆;第三句“何年施斧凿”,询问何时开始雕刻佛像;第四句“幻作梵相奇”,形容佛像的形态奇特。接下来四句描述了佛像的细节:第五句“五采与涂饰”,指佛像的五彩斑斓;第六句“黯惨犹淋漓”,形容佛像的颜色虽然暗淡但依然清晰可见;第七句“一躯俨箕踞”,形容佛像的姿态;第八句“努目雪两眉”描绘了佛像的眼睛。
接着诗人转向佛像的来历和制作过程:第九句“赤脚踏魔女”,指佛像的脚踩在女性雕像上;第十句“二婢相夹持”,形容两个女仆正在扶持佛像;第十一句“玉颅捧在手”,描述佛像的头部由玉石制成;第十二句“岂是饮月支”,表示佛像并非真的喝下月光;第十三句“有来左有侍”,指佛像周围有侍卫;第十四句“骑白象青狮”,形容佛像骑在白象和青狮之上;第十五句“狮背匪锦幪”,暗示佛像的背部装饰非锦缎;第十六句“荐坐用人皮”,说明佛像的座位是用人皮制作的;第十七句“髑髅乱系颈”,形容佛像的头骨被随意绑在脖子上;第十八句“珠贯何累累”,形容头骨上挂满了珍珠;第十九句“其馀不尽者,复置戟与铍”,指还有其他未完成的部分需要放置戟或铍;第二十句“旁纪至治岁”,指记录到了唐朝的治世时期;第二十一句“求福不唐捐,宰官多佞辞”,表示祈求福运的人不会白白祈祷,而当官的人往往言辞谄媚;第二十二句“我闻刘元塑,妙比元伽儿”,提到了刘元塑的雕塑技艺非常高超;第二十三句“搏换入紫闼,秘密无人知”,形容将佛像放入宫中的秘密空间;第二十四句“此像琢山骨,要使千年垂”,指佛像是通过山中石头雕刻而成,并希望它能够流传千年;第二十五句“遍翻诸佛名,难解姚秦师”,表示对佛教经典中众多佛陀名字的研究难以理解;第二十六句“游人迹䍐到,破殿虫网丝”,形容游客的足迹遍布寺庙,破败的殿堂里布满了蜘蛛网;第二十七句“来观尽毛戴,香火谁其尸”,指出参观的人们头戴帽子,香烟缭绕,却没有人真正虔诚地膜拜佛像;第二十八句“阴苔久凝立,想见初成时”,表达了对这座佛寺历史的怀念;第二十九句“高昌畏吾族,奔走倾城姿”,提到高昌地区的维吾尔族人因崇拜佛像而四处奔波;第三十句“施以观音钞,百定鸦青披”,形容为佛像施舍了大量的钱财,使之披上了华丽的袈裟;第三十一句“题以朴樕笔,译写蟠虬螭”,指用朴素的笔触书写了佛像的名字和特征;第三十二句“照以驼酥灯,深碗明流离”,描述了用骆驼油制成的油灯照亮了佛像;第三十三句“供以刲羊心,洁于大祀牺”,指提供羊心作为供品,其纯洁程度超过了祭祀用的牺牲;第三十四句“红兜交膜拜,白伞纷葳蕤”,描绘了信徒们虔诚地向佛像膜拜的场景;最后一句“琅琅组铃语,逢逢扇鼓驰”,形容僧人敲击着木鱼、吹打着法号,为佛像诵经祈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