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风吹小艇,竹色过桥昏。
幽子赏此意,欲与山鸟言。
鸟飞向烟暝,缘流到柴门。
丁男解迎客,中妇罗酒尊。
莫笑浊酒酸,古道赖以存。
烛至月巳上,散步长松根。
空山蔼微白,春夜云遂繁。
是知岁事初,物候渐可论。
余生困栖泊,稍得依田园。
溪源接天目,一夜清心魂。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高启的《泛溪》。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第一句:“十二日同圣几泛西溪暮宿姚氏庄”
这句描述了作者和同伴在十二日一同乘船游览了西溪,并在傍晚时分住宿在姚氏庄。

第二句:“溪风吹小艇,竹色过桥昏。”
这两句描绘了小船在溪流中摇曳,竹影斑驳映照在桥上的景象。

第三句:“幽子赏此意,欲与山鸟言。”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欣赏自然美景的心情,并想象自己与山中的鸟儿交谈。

第四句:“鸟飞向烟暝,缘流到柴门。”
描述的是傍晚时分,鸟儿飞往烟雾笼罩的地方,然后沿溪流来到姚氏庄的门前。

第五句:“丁男解迎客,中妇罗酒尊。”
这句描绘了村民们热情迎接客人,妇人忙着摆酒设宴的情景。

第六句:“莫笑浊酒酸,古道赖以存。”
这句话表明即使饮用了不那么好喝的浊酒,但仍然可以依靠古老的道路来度过夜晚。

第七句:“烛至月巳上,散步长松根。”
描述了夜晚点起蜡烛后,人们开始在长松树下散步的场景。

第八句:“空山蔼微白,春夜云遂繁。”
描述了春天的夜晚,山上薄雾缭绕,云彩繁多的景象。

第九句:“是知岁事初,物候渐可论。”
这句话表达了对春天到来的感知,认为春天的来临使得万物开始有了变化。

第十句:“余生困栖泊,稍得依田园。”
这句话反映了作者虽然生活困苦,但能够暂时依赖田园生活。

第十一句:“溪源接天目,一夜清心魂。”
描述了溪流源头连着天目山,整个夜晚清澈宁静,让人心灵得到净化。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春天游览西溪时的感受,从溪流、山鸟、村民到夜晚的景色都充满了诗意。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自然美和人们的生活场景。同时,诗中也透露出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