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人先鸟起,林涧正寂然。
是时春空霁,川翠争便娟。
的的花闲雨,澹澹花上烟。
烟雨为合离,花态亦变迁。
祭酒昔游此,手种犹生前。
傲兀根倚石,攲倒枝映泉。
微馨委陈迹,高格同枯禅。
儒官罢亦得,不废《招隐篇》。
攀花久延伫,世巳无其贤。

【注释】

永兴寺:在今江苏苏州。绿萼梅:梅花的一种,有绿色的萼片,所以称绿萼梅。冯具区先生:即冯惟敏,字子楚,号具区生,明末清初戏曲作家。手种:亲手栽种。幽人:隐居的人。是时春空霁:此时春已空寂而晴朗。川翠争便娟:山间的溪流和翠绿的树色竞相显得更加秀丽妩媚。的的花闲雨:盛开着的梅花好像被一阵闲逸的细雨笼罩。澹澹花上烟:花上飘荡着淡淡的烟雾。烟雨为合离,花态亦变迁:雾气和雨水交融在一起,使花朵形态也随着变幻。祭酒:指冯惟敏的朋友张献翼(字子敬),当时曾任祭酒。昔游此:过去曾游览此地。手种犹生前:手栽的梅花依然生长在这里。傲兀:傲岸,高耸的样子。根倚石:梅花的根靠着石头。欹(yī)倒枝映泉:倾斜的树枝映照在泉水中。微馨:淡淡的清香。委陈迹:留下陈迹。高格:高雅的风骨。同枯禅:与佛门的枯禅相同。儒官:儒家官员。罢:停职,离职。不废《招隐篇》:不放弃《招隐》这首诗。招隐:指隐居山林的生活。

【赏析】

《题永兴寺二雪堂晓起看绿萼梅》,写于隆庆五年(1571年)。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通过赞美绿萼梅,表达了对自然美和高洁人格的崇尚和追慕之情。全篇以咏梅起兴,先描绘出一幅宁静幽深、秀润明净的画面;然后借咏梅来抒写胸中所想;最后归结到自己的处境,表明自己虽然辞官归隐,但仍然不忘世事,仍怀高洁的品格。

首句“永兴寺二雪堂晓起看绿萼梅”,开篇点题,说明诗人是在早晨起来后去永兴寺观赏绿萼梅的。绿萼梅是一种有绿色萼片的梅花,这种梅在冬天里开放,所以叫它“绿萼”。诗人用“绿萼”二字来概括梅花的颜色,形象地描绘了梅花的娇艳美丽。

次句“幽人先鸟起,林涧正寂然。”描写的是诗人清晨在幽静的寺院中观赏绿萼梅花时的景象。“幽人”、“鸟起”都是写环境的清幽,诗人仿佛看到了一个幽静的僧人在清晨的时候刚刚起床,鸟儿也被晨光唤醒飞走了,整个山林都沉浸在一片寂静之中。

第三句“是时春空霁”,此时春天已经放晴,天空湛蓝,阳光明媚。这句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象,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

接下来两句“川翠争便娟”,“的的花闲雨”,继续描述绿萼梅的美丽景象。诗人用“川翠”、“花上烟”等词来形容周围的景色,使得画面更加生动。同时,诗人还通过“闲雨”一词来表达自己对于大自然的热爱和欣赏之情。

第五句“烟雨为合离”,诗人用“烟雨”来象征人生的短暂和无常。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无常的感慨,同时也暗示了他对于未来的担忧和不安。

第六句“花态亦变迁”,诗人用“花态”来形容绿萼梅的生长状态,强调了生命的短暂和易逝。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敬畏和感慨之情。

第七句“祭酒昔游此”,诗人回忆了自己曾经游览过这个地方的经历。这里“祭酒”是指祭祀时的酒杯,诗人借用这个词语来表达他对过去的怀念之情。

第八句“手种犹生前”,诗人回忆了当年亲手种植绿萼梅花的情景,强调了他的付出和努力。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珍惜和怀念之情。

第九句“傲兀根倚石”,描述了梅花的傲岸姿态和坚强性格。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赞赏和敬佩之情。

第十句“攲倒枝映泉”,诗人用“斜倚”来描绘梅花的枝干姿态,强调了它们的坚韧和不屈。同时,“映泉”一词也形象地描绘了梅花与泉水之间的互动关系。

第十一句“微馨委陈迹”,诗人用“微馨”来表现绿萼梅花散发出的淡淡香气,而“委陈迹”则暗示了它们虽然历经沧桑但仍坚守着自己的位置。

第十二句“高格同枯禅”,诗人借用佛教中的“枯禅”来形容自己的修行之道,强调了他对精神境界的追求和执着。这句话体现了诗人对自我修养的重视和对超脱世俗的向往。

最后两句“儒官罢亦得,不废《招隐篇》”,诗人表达了即使自己辞官回家,依然能够保持一颗追求自然和超脱世俗的心。他虽然没有放弃《招隐》这首诗的创作,但他的心已经不再局限于世俗的生活琐事,而是向往更加高尚的精神境界。

整首诗通过对绿萼梅花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追求,以及对高洁人格和精神境界的向往。诗人通过这首咏物诗,抒发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表达了对自然和超脱世俗生活的深深眷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