弭楫桐君山,欲谒桐君祠。
桐君不可见,月黑山参差。
是时秋江明,远近生寒漪。
村深犬吠客,夜静鹊绕枝。
卧听戌角声,悲杂松风吹。
作客山水乡,尘土何由缁。

《夜泊桐庐》

【注】桐君山:在今浙江桐庐县西南,相传为古越国大夫范蠡隐居地。

弭楫(mǐ jié):停船靠岸。楫:船桨。

谒:拜见。

桐君祠:在桐庐城北,相传是古代贤臣范蠡的居所。

月黑:天色昏暗。

寒漪:因月光而形成的水面微波。

村深:村落很僻远。

犬吠客:狗叫声。

鹊绕枝:喜鹊绕着树枝飞鸣。

卧听戌角声:躺着聆听更夫的号角。戌:指古代以地支计算的十二时辰之一,晚上七点至九点。角声:更夫吹的号角声。

悲杂松风:悲伤的声音混杂着松涛之声。

作客:做客、旅居他乡。

乡土:这里指作者居住的地方。

缁(zī):黑色,这里借以形容尘土。

赏析:

这是一首羁旅诗,描写了诗人夜泊桐庐时的所见所闻和所感所思。全诗语言平易,意境优美,富有韵味。

首联“弭楫桐君山,欲谒桐君祠”,描绘了作者停船靠岸的情景。桐君山位于浙江省桐庐县西南,是一处风景秀丽的地方。诗人想要去参观那里的桐君祠,但未能如愿。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桐君祠的向往之情。

颔联“桐君不可见,月黑山参差”,进一步描绘了作者无法见到桐君祠的情景。夜色已经降临,月亮也变得昏暗无光,周围的山峦在月光下显得参差不齐。这句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夜晚的景色之美,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失落与遗憾。

颈联“是时秋江明,远近生寒漪”承接上句,继续描述夜晚的景象。秋天的江水清澈透明,远处的山峦在月光下显得清晰可见,近处的水波也因月光而泛起了涟漪。这句诗通过对比的方式,展现了夜晚江水的宁静与美丽。

尾联“村深犬吠客,夜静鹊绕枝”,则转入对村庄的描述。在这样宁静的夜晚,只有偶尔传来的犬吠声打破了寂静。喜鹊绕着树枝飞舞,发出欢快的鸣叫声。这两句诗描绘了村庄中的宁静生活,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自在。

尾联“卧听戌角声,悲杂松风”则是诗人在静谧的夜晚中听到的号角声。这些声音伴随着松涛声一起传来,让人不禁感到一丝忧伤。这句诗以“悲杂”一词结尾,既表达了作者对号角声的感受,也暗示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真挚的情感,展现了一个宁静而又略带忧伤的夜晚景象。同时,诗人也借此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以及对于人生旅途中的孤独与无奈的感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