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陵论书得其真,曾云书贵瘦硬方通神。
昌黎论书有深意,苦道羲之俗书趁姿媚。
由来八法坏六书,二篆微茫竟谁嗣。
八分元从二篆生,强被欧阳呼隶字。
汉人近古无差讹,流传后代已不多。
郭香察书久埋没,武梁画像今销磨。
任城五碑虫蚀藓,泗水九刻龙腾梭。
巢林居士老好事,典衣不惜穷蒐罗。
手摹心追笔成冢,坐卧三日难同科。
腕悬仍似蚕头篆,笔磔稍存隼尾波。
只馀瘦硬乏姿媚,每受俗眼相讥诃。
兴来为我书数幅,奴视唐朝韩择木。
豪家屏障岂相宜,挂我翛翛竹闲屋。

注释:

少陵论书得其真,曾云书贵瘦硬方通神。

昌黎论书有深意,苦道羲之俗书趁姿媚。

由来八法坏六书,二篆微茫竟谁嗣。

八分元从二篆生,强被欧阳呼隶字。

汉人近古无差讹,流传后代已不多。

郭香察书久埋没,武梁画像今销磨。

任城五碑虫蚀藓,泗水九刻龙腾梭。

巢林居士老好事,典衣不惜穷蒐罗。

手摹心追笔成冢,坐卧三日难同科。

腕悬仍似蚕头篆,笔磔稍存隼尾波。

只馀瘦硬乏姿媚,每受俗眼相讥诃。

兴来为我书数幅,奴视唐朝韩择木。

豪家屏障岂相宜,挂我翛翛竹闲屋。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书法家汪巢林的诗歌。诗人通过对汪巢林书法技艺的描述,表达了对汪巢林书法艺术的赞赏和敬仰之情。

诗人以“少陵”和“昌黎”为引子,分别指出了两位古代书法大师对书籍的理解。他们都认为,书法的最高境界是能够体现出一种超越世俗的精神力量,这就是所谓的“通神”。

诗人描述了书法的技艺。他指出,书法的技艺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掌握的,需要长时间的练习和积累。而汪巢林正是通过这种刻苦努力,才能够写出如此精彩的书法作品。

诗人转向了对汪巢林的人格特质进行描述。他称赞汪巢林是一个热爱传统文化的人,他的书法技艺也是受到了古代文化的影响。同时,他也指出了汪巢林在书法上的缺点,那就是过于追求瘦硬,以至于失去了书法的韵味。

诗人又回到了对汪巢林书法技艺的描述。他指出,汪巢林的书法技艺已经达到了极高的水平,他的笔画如同蚕头般的精致,笔锋如同隼尾般的锐利。然而,他的书法仍然没有摆脱俗气的困扰,常常受到世俗的眼光和批评。

诗人再次强调了他对汪巢林书法艺术的赞美之情。他表示,如果有机会的话,自己会向汪巢林请教并学习他的书法技巧。同时,他也表示,即使是像唐朝的韩择木这样的豪家,也无法与汪巢林的书法相比。

这首诗是一首赞美书法家汪巢林的诗歌,它不仅描绘了汪巢林的书法技艺,还揭示了他的人格特质和生活态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