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山秀北郭,怅望情有馀。
中藏万树梅,白云谁所锄。
独往兴易尽,高唱孰起予。
同舟五六人,皎若英琼琚。
推篷认芳草,把卷沿清渠。
斜阳才半岭,薄霭风四除。
抚迹已成昔,言欢方在初。
幽姿照水际,的的久离居。

泛舟出东新关至皋亭看梅同周穆门杭堇浦梁蔎林丁龙泓吴瓯亭汪秀峰作

春山秀北郭,怅望情有馀。

中藏万树梅,白云谁所锄。

独往兴易尽,高唱孰起予。

同舟五六人,皎若英琼琚。

推篷认芳草,把卷沿清渠。

斜阳才半岭,薄霭风四除。

抚迹已成昔,言欢方在初。

幽姿照水际,的的久离居。

【注释】:

  1. 泛舟:乘着船游。
  2. 东新关:即东新关,地名,在今杭州市西南。
  3. 皋亭:即皋亭山,在今杭州西湖西北。
  4. 周穆门:作者的朋友周穆。
  5. 杭堇浦:作者的朋友杭堇(字文甫)。
  6. 梁蔎林:作者的朋友梁蔎(字文瑞)。
  7. 丁龙泓:作者的朋友丁龙泓。
  8. 吴瓯亭:作者的朋友吴瓯(字文昭)。
  9. 汪秀峰:作者的朋友汪秀峰。

【译文】:
春天的山色秀丽在城北的郭外,我怀着满腔的惆怅望着远山,心里充满了感慨。
在这山里藏着无数的梅花树,是谁把它们从云彩中挖掘出来呢?
独自出游兴致容易消失,高歌一曲又能引起我的什么?
我们五个人一同坐着船游览,就像明亮的美玉一样。
推开船篷就能认出那芬芳的野花,拿着书卷沿着清清的溪流。
夕阳只剩下半个山头,四周笼罩着淡淡的云雾。
抚摸着这已经过去的历史痕迹,说笑相聚正是开始的时候。
美丽的身姿映照着湖水的波纹,啊!多么长久地离开了家园!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和抒情相结合的作品,描绘了作者与友人泛舟赏梅的情景。全诗意境优美,富有生活气息,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首句“春山秀北郭”,开篇便勾勒出了一幅秀丽的山水画卷。这里的“春山”、“北郭”都是点染色彩的词语,使整个画面显得更加生动、鲜明。诗人通过对山色的描绘,引出了自己内心的感慨——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人的思念。
诗人详细描绘了山中的景象。他写道:“中藏万树梅,白云谁所锄?”这里既表现了山中的景色之美,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感以及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诗人通过“白云”、“谁所锄”等词语,表达了自己对山中梅花的喜爱以及对山中美景的赞赏之情。这种情感不仅体现在诗歌中,更融入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诗人描述了自己在山中的活动情况。他写道:“独往兴易尽,高唱孰起予。”这里既表现了诗人在山中的孤独感,也表现了他对友情的重视和珍惜。诗人通过“独往”、“高唱”等词语,表达了他对友情的珍视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孤独感的无奈和无奈的心情。这种情感既深刻又真实,使人深感共鸣。
诗人再次提到了自己的活动情况。他写道:“同舟五六人,皎若英琼琚。”这里既表现了诗人与友人在一起时的快乐与幸福,也表现了他对友情的重视和珍惜。诗人通过“同舟”、“皎若英琼琚”等词语,表达了自己对友情的重视之情,同时也传达了他对快乐时光的美好回忆和对未来的期待。
这首诗通过对春天山色、梅花、友情等元素的描绘,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充满情感、生动活泼的形象。同时,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强烈的艺术享受和心灵震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