芮公秉渊粹,吏治饰儒雅。
理剧无全牛,抚循去害马。
自从迕上官,未得归白社。
辨铜如令丞,奔走靡九夏。
海滨两黄发,久缺献春斝。
安舆迎莫致,悁脰意聊写。
望云与叱驭,知无二心也。

题芮衣亭观察望云图

芮公秉渊粹,吏治饰儒雅。

理剧无全牛,抚循去害马。

自从迕上官,未得归白社。

辨铜如令丞,奔走靡九夏。

海滨两黄发,久缺献春斝。

安舆迎莫致,悁脰意聊写。

望云与叱驭,知无二心也。

【注释】

  1. 芮公:这里指的可能是明代的官员或学者。
  2. 吏治:治理政务。
  3. 饰儒雅:装饰以儒家的高雅形象。
  4. 理剧:处理复杂的事务。
  5. 全牛:指做事不犯错误。
  6. 抚循:安抚、引导。
  7. 忤上官:违逆上级。
  8. 白社:古代对贤人聚集之地的美称,这里可能是指朝廷。
  9. 辨铜:辨别铜器真伪。
  10. 令丞:地方官。
  11. 靡:通“疲”,指忙碌到极点。
  12. 海滨两黄发:形容头发因长年奔波而变得稀少。
  13. 安舆:古代帝王出行时用的车辆。
  14. 莫致:没有能够到达。
  15. 悁(yue)脰:心情忧郁,愁思满胸的样子。
  16. 望云:仰望天空。
  17. 叱驭:驾驭车马。
  18. 二心:指心思不专一。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诗,通过描绘一位官员在官场上的遭遇和心态,表达了作者对政治现实的深刻理解和感慨。诗人通过对芮公的描述,展现了其高尚的品德和深厚的学识,同时也揭示了官场中的种种矛盾和冲突。

首句“芮公秉渊粹,吏治饰儒雅”赞美了芮公的高尚品质和儒雅风度,表明其为官公正无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次句“理剧无全牛,抚循去害马”则通过比喻手法,表达了处理复杂事务时的从容不迫和智慧,以及安抚下属、引导他们远离危害的态度。

第三句“自从迕上官,未得归白社”揭示了芮公在官场上遇到的困境,即得罪了上级,却无法返回朝廷复职。这反映了官场的残酷和无情,也体现了芮公的无奈和悲愤。第四句“辨铜如令丞,奔走靡九夏”则是对芮公工作态度的进一步描绘,他像一位负责辨识铜器的官员一样,辛勤工作直到秋天才有所收获,但最终却因为劳累过度而病逝。这既体现了芮公的敬业精神,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官员工作强度的巨大压力。

第五至第八句,诗人转而描述芮公在生活方面的境遇。他因公务繁忙而忽略了家庭,导致鬓发稀疏,身体疲惫不堪,甚至无法享受正常的家庭生活。这反映了官僚阶层普遍存在的生活压力和精神困扰。

最后两句“安舆迎莫致,悁脰意聊写”则表达了诗人对芮公去世的哀痛和惋惜之情。他虽然无法亲自前往送行,但仍然通过写作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而“望云与叱驭,知无二心也”则暗示了芮公生前对政治理想的坚守,以及他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

这首诗通过对芮公一生的描绘,展现了其高尚的人格魅力和卓越的才华,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当时政治现实的深刻理解和感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