饱闻皋亭幽,梅花若香海。
弥年扁舟意,故人肯相待。
况多古来迹,出郭兴已倍。
密竹沈崧家,长川伯颜垒。
萧散且同群,兴亡渺千载。
纷吾愁霢霂,旭影一峰在。
顷之风褰霁,好事烦真宰。
鸟下翠微明,林开宿云改。
去作咏花人,庶无后时悔。

沈家塘舟中望皋亭作

饱闻皋亭幽,梅花若香海。

弥年扁舟意,故人肯相待。

况多古来迹,出郭兴已倍。

密竹沈崧家,长川伯颜垒。

萧散且同群,兴亡渺千载。

纷吾愁霢霂,旭影一峰在。

顷之风褰霁,好事烦真宰。

鸟下翠微明,林开宿云改。

去作咏花人,庶无后时悔。

【注释】

皋亭:山名,在浙江绍兴。

弥年:一年。

崧(sōng)家:指沈崧。

“萧散”二句:意思是说自己与那些文人骚客一样,都是闲散之人。

兴亡:指国家兴亡。

霢雨(yún):小雨,即细雨。

“去作”二句:表示愿意去做一个咏花的人,以抒发对国家的忧虑和不满。

【赏析】

此诗是诗人游历皋亭山时所做,表达了作者对于国事的忧虑之情。全诗通过描绘山水之美,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忧愁与感慨。

首联“饱闻皋亭幽,梅花若香海”,表达了诗人对于皋亭山的美景以及梅花盛开的美丽景色的欣赏。同时,也隐含了诗人对于国家局势的担忧之情。

颔联“弥年扁舟意,故人肯相待”,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友人的思念之情。诗人虽然身在江南,但是心中的家乡之思却无法割舍。同时,诗人也希望朋友能够接纳自己的情感,给予自己更多的关心和支持。

颈联“况多古来迹,出郭兴已倍”,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的思考和感慨。诗人认为,古代的遗迹遍布整个国家,而这些历史的痕迹也使得国家变得更加繁荣昌盛。

尾联“去作咏花人,庶无后时悔”,则是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的期许和决心。诗人希望以咏花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同时也希望能够通过这种方式来抒发对国家未来的担忧和忧虑。

整首诗通过描绘山水之美、表达对故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于历史的思考和感慨等手法,展现了诗人对于国家和社会的深刻思考和关注。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的信心和决心,希望能够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