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夹瓷青出汉京,翊坤题处最分明。
依稀买得研神记,纸上香多蠹不成。
梵夹瓷青出汉京,翊坤题处最分明
在清代,有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厉鹗,他的作品《明郑贵妃书泥金普门品经同丁敬身作四首其一》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诗句“梵夹瓷青出汉京,翊坤题处最分明”通过细腻的语言,将一个历史场景生动地呈现在我们眼前。
诗中的“梵夹瓷青”,指的是古代佛教文献中常见的梵夹纸,其颜色为青绿,是制作经书的重要材料。这里的“出汉京”则意味着这些珍贵的梵夹经书是从遥远的汉朝流传至今。而“翊坤题处最分明”则表达了这些梵夹经书在收藏者手中的珍重与价值,其中“翊坤”二字可能是指某位具有重要地位的人物或机构,而“题处”则指代这些经书曾经受到的特别关注和珍视的地方。
接下来的诗句“依稀买得研神记,纸上香多蠹不成”,则揭示了经书背后的故事。在这里,“研神记”可能是指关于如何研读、理解这些梵夹经书的特殊方法或心得。而“纸上香多蠹不成”则是对经书中文字之美的一种赞美,即使纸张被虫蛀,但其中的文字依然香气袭人,无法被破坏。
这四句诗不仅展现了经书的历史价值和艺术魅力,也体现了诗人对古人智慧的崇敬之情。通过对这些珍贵古籍的描绘,我们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辉煌的汉朝,见证了那些智者们的智慧结晶。
这首诗不仅仅是对历史的回顾,更是对传统文化的赞颂。它告诉我们,无论时间如何变迁,那些蕴含着古人智慧与文化的古籍,都是值得我们去珍惜与传承的宝贵财富。让我们在阅读这首诗的同时,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化与历史,感受那份源远流长的智慧与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