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花人去愁难寄,一笛花前何限泪。
来访西天寺里钟,碧藓蚀残蒙古字。

【诗句】

看花人去愁难寄,一笛花前何限泪。

来访西天寺里钟,碧藓蚀残蒙古字。

【译文】
赏花的人离去后,忧愁难以寄托,一曲清音在花前,泪水流不尽。
我到访西天寺里的古钟,碧绿的苔藓侵蚀了残缺的蒙古文字。

【注释】

  1. 堇浦:地名,位于今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附近。
  2. 同诸公:与众多朋友一同。
  3. 凤凰山:指江苏省昆山市的凤凰山,是著名的赏花胜地。
  4. 桃花作:以桃花为题作诗。
  5. 其二:这是第二首关于桃花的诗。
  6. 何限泪:无尽的泪水。
  7. 西天寺:位于昆山市的一座古老佛寺。
  8. 碧藓蚀残:绿色的苔藓侵蚀了寺庙中的遗迹。
  9. 蒙古字:指的是古代蒙古文的碑刻或铭文。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一个春天的日子里,与朋友们相聚赏花的场景。然而,随着友人的离去,诗人感到了一种无法言说的悲伤和失落。他怀念那些共度美好时光的朋友们,但同时也感受到了离别的痛苦。

诗的第一句“看花人去愁难寄”,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离去后心情的变化。看到美丽的桃花,原本应该是一种欢乐和愉悦,但因为朋友的离去,这种快乐被转化为了深深的愁绪。这种愁绪不仅来自对朋友的思念,也来自于对过去美好时光的留恋。

第二句“一笛花前何限泪”,进一步描绘了作者内心的痛苦。通过“一笛”和“花前”这两个意象,诗人将自己的情感与自然景色融为一体。而“何限泪”则强调了这种痛苦是如此深重,以至于无法用语言来表达。

第三句“来访西天寺里钟”,则是诗人在悲痛中寻求安慰的一种方式。西天寺的钟声似乎能够带来一种宁静和安慰,让诗人暂时忘记了痛苦。然而,这种安慰只是暂时的,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

最后一句“碧藓蚀残蒙古字”,则揭示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苔藓侵蚀了寺庙中的文物,这既是一种自然的现象,也是一种无法改变的现实。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他对过去美好时光的留恋,以及对现实的无奈接受。

这首诗通过对春天美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和复杂。从对朋友的怀念到对痛苦的感受,再到寻求安慰的方式,最后是对现实的无奈接受,诗人的情感经历了一个从快乐到痛苦、从希望到失望的过程。这种情感的转变,使得这首诗具有了深刻的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