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波渺渺碧无泥,云树参差望不齐。
唤得乌篷新艇子,好山都在鉴湖西。
泛舟鉴湖四首其一
秋波渺渺碧无泥,云树参差望不齐。
唤得乌篷新艇子,好山都在鉴湖西。
注释:秋水清澈透明,没有淤泥,像一片无边无际的碧玉;云树参差错落,远看无法分辨出彼此的位置。这使我想起了那艘新造的小船,它载着我们驶向西岸。
赏析:诗人在秋天乘船游览了鉴湖之后,留下了这首七绝。前两句描写湖水清澈透明,云树参差,远景近景,动静相映;后两句是说乘船到了西岸,才发现好山都在西岸。
秋波渺渺碧无泥,云树参差望不齐。
唤得乌篷新艇子,好山都在鉴湖西。
泛舟鉴湖四首其一
秋波渺渺碧无泥,云树参差望不齐。
唤得乌篷新艇子,好山都在鉴湖西。
注释:秋水清澈透明,没有淤泥,像一片无边无际的碧玉;云树参差错落,远看无法分辨出彼此的位置。这使我想起了那艘新造的小船,它载着我们驶向西岸。
赏析:诗人在秋天乘船游览了鉴湖之后,留下了这首七绝。前两句描写湖水清澈透明,云树参差,远景近景,动静相映;后两句是说乘船到了西岸,才发现好山都在西岸。
【解析】 此诗作于作者任淮南节度使时。诗人以自己的经历来写朋友的不幸遭遇,借友人之酒杯浇自己胸中块垒,抒发了对友人的同情和关心。 二哀诗 其二 余葭白 淮海无双士,风流见未曾。注释:在淮海一带没有人可以比得上的贤人,他的风度才情是前所未见的。 【赏析】 此篇开头两句即表明了诗人对友人的敬慕之情。淮海之地,人才众多,而“无双士”则指其独树一帜、无与伦比,可见诗人对友人的崇敬与推崇。 淮海无双士
【注释】 晓:早晨。徙倚:徘徊,逗留。东皋:在长安城南,即曲江池南。着:披上。秋瘦:秋天的景色显得清瘦。小沼:小水塘。半落:月亮刚过中天。运晴:云散天晴。颂丰年:祝愿丰收。 【赏析】 《晓望》,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晚年的作品,作于元和十二年(817)春天。这首诗写诗人早晨登高眺望,遥想天下太平,人民生活幸福,而自己虽身体衰弱,但精神饱满,依然为国为民尽心尽力地做官,并祝愿天下丰收。 首联“徙倚东皋上
秋爽 古堞连秋爽,迢迢入远空。 年光伏枕后,人事杜门中。 桂气熏残日,梧声坠晚风。 同时荣落意,吾欲问天公。 注释: 1. 古堞(dié):古老的城防工事。 2. 迢迢(tiáo tiáo):遥远的样子。 3. 年光:岁月,时光。 4. 杜门:闭门不出。 5. 桂气:桂花的香味。 6. 梧(wú)声:梧桐树的声音。 7. 荣落:指草木开花凋谢的自然现象,比喻人的升迁和衰落。 8. 天公
【注释】 1. 谢寺:谢公寺,在今安徽宣城县。 2. 深院:指庭院深深、幽静的寺院。 3. 寒云过断钟:寒云飘过,断钟声声。 4. 净蔬充一食:用清素的蔬菜充饥。 5. 别去经龛闭:分别时,经龛(即佛堂)已关闭。 6. 安禅:打坐修行,修禅。 7. 御凛冬:抵御寒冷的冬天。 【赏析】 这是一首纪游诗,写诗人与友人到皖南名刹谢公寺游览的情景。首联叙事;颔联写景;颈联议论;尾联抒情。全诗语言清新明快
南邻桑屯田韬甫见访兼和移居诗辄赋五言用酬雅贶 注释: 穷居蔽泥水,车迹过从稀。 这句诗的意思是,我居住在偏僻的地方,被泥土和积水覆盖,车马的足迹很少。 避俗翁今是,栖仁里可归。 这句诗的意思是,我已经避开世俗的生活方式,找到了一个可以安居的地方。 墙低闻雒诵,门静接深衣。 这句诗的意思是,当我走进家门时,听到了读书的声音,门口很安静,可以穿上深衣。 自此陶嘉月,联吟愿莫违。 这句诗的意思是
偶出 偶然出门,天阴云淡;城隅之地,静谧无声。 凉云缭绕竹枝外,秋水流淌槿花边。 忽然觉得衣棱薄,回首发现笠影偏。 无人看见我的行迹,幽深之意如何传? 注释: 1. 偶出:指偶然出去。 2. 天阴云淡:天空阴沉,云朵稀薄。 3. 城隅地静便:城角之地,安静宁静。 4. 凉云缭绕竹枝外:凉云在竹枝上方飘荡。 5. 秋水流淌槿花边:清冽的秋水流淌在槿花旁边。 6. 忽然觉得衣棱薄
【注释】 子:你。东田屋,指诗人住所。开字:指菊花的花名“菊花”。开字,又名金簪花、秋菊、九华菊、陶菊、女菊、延寿客等。 紫蟹依方钓(紫蟹),指螃蟹。方,这里作动词用,即用方竿。 黄花为客开(黄花),指菊花。 𧱉(xiè,谢):鱼名,这里泛指鱼。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西林园中观赏盛开的菊花时写的。全诗写景抒情,情景交融,富有情趣。首句“子有东田屋”,点出诗人居住之地
注释: 二月十三日雨中书事僻巷无人到,荒沟绕舍分。 雨多春半过,蛙怒夜深闻。 径草全侵屐,林花乱入云。 谁云作诗苦,终愧织帘勤。 译文: 偏僻的小巷没有行人经过,荒芜的沟渠环绕着房屋分开。 雨水增多春天已经过半,青蛙在夜里发出愤怒的声音。 小径上的草全部侵占了鞋子,树林里的花儿杂乱地飘进云端。 谁说作诗辛苦,最后却惭愧勤劳地织着窗帘。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雨中景色和心情的七言绝句,语言朴实自然
【注释】 同:和……一起。郑筠谷:即郑谷,晚唐诗人,名参老,字云叟。河渚:泛指河流的边岸或渡口。宿:住。郑雪崖:即郑凝之,字雪崖,晚唐诗人。北渚草堂:在今河南省新郑市境内北渚山上。 【译文】 我与郑谷一起乘着小篮车,来到河边桥旁。 晴空下白雪皑皑,映着溪水一片晶莹。 白云缭绕的山岭中,飘散着阵阵清香。 偶然遇见隐居的人,仿佛经过一座蓝田庄。 沿着月光划着船桨唱歌而去,梅花梦永不忘情。 【赏析】
新正五日将赴西林皋渟探梅之约晚晴志喜 已经见到雪化为雨,老天爷安排五天的晴天。 闲暇时寻找一位禅伴,老迈更勇敢地攀登山路行程。 傍晚的景色撩起帘子看干净,春天泥土拖曳的鞋子轻盈。 第一缕春风吹动我前行,明天清晨就摘船出发。 注释: 1. 新正五日将赴西林皋渟探梅之约:新正,即农历正月初一。西林皋渟,可能是一个地名或地名的一部分。探梅,即赏梅。这里的“之约”指的是与某人约定去某个地方。 2.
泛舟鉴湖四首 其二 放翁宅外贺家庄,时有游船系柳桩。莫学三山但成只,阿侬最爱住湖双。 注释:泛舟,指的是在水面上乘船游览。鉴湖,即今天的浙江省杭州市西湖的一部分。贺家庄,是一处地名。三山,这里指的是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神山。 译文:在郑善夫的家乡附近,有一座名为贺家的庄园,时常会有游船停靠在岸边的柳树桩上。我不希望像那些追求名利的人一样,只满足于拥有一些虚名和地位
注释:柳姑庙俯瞰着蓼花洲,独自居住无郎俗误愁。烟雾缭绕刚消散,渔市散去一峰临镜学梳头。 赏析: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美丽的风景画,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柳姑庙、蓼花洲、烟缕和一峰四个元素的画面。柳姑庙,是供奉着一位美丽女子的寺庙;蓼花洲,是一片美丽的湖泊;烟缕,是湖面上的雾气;一峰,是远处的山峰。诗人通过对这些元素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同时,诗人也在表达自己的情感
露冷红衣已卸香 镜心何处出新妆 菱歌未断西风起 八月凉于五月凉 注释: 1. 露冷红衣已卸香:清晨的露水让红色的衣裳变得冰冷,仿佛已经卸下了香气。 2. 镜心何处出新妆:镜中映照出的容颜,不知道哪里才是真正化妆的地方。 3. 菱歌未断西风起:微风吹拂着水面,菱角的歌声还未停歇,西风已经开始吹起。 4. 八月凉于五月凉:即使是最热的八月,也比不上五月的凉爽。 赏析:
《采菱词二首 其二》是唐代诗人江洪的一首作品,此诗以生动的笔触勾勒了一幅江南采菱的画面。下面将逐句进行翻译并加上必要的关键词注释: - 鲜于莲子冷鸿头:“鲜于”在古代文学中常指新鲜、美味,这里可能指的是莲子,“冷鸿头”则形容其色泽诱人且清凉宜人。 - 船尾炊来趁晚秋:“船尾炊来”意味着船上的炊烟缭绕,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趁晚秋”则表现了诗人对于秋季收获的赞美,以及与家人团聚的喜悦。 -
“青山影里远闻歌,罥蔓牵丝满镜多。侬比菱花偏背日,郎如菱叶惯随波。”(采菱词二首 其一) 这句诗描绘了一个美丽的江南水乡景象,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青山、绿水、柳树和菱花等自然景物与女子的装束巧妙结合,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色彩和形象,使得画面色彩丰富,形象生动。同时,诗人也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使得画面更加鲜明,更具感染力。 赏析: 本诗通过描写一位女子的装束
【注释】:返照:傍晚落阳的余晖,照映在竹林中。深深入竹根:返照入林,映在竹根上,使竹影更加幽暗。青鞋踏遍旧苔痕:诗人穿青色布鞋,踏着厚厚的旧苔,留下了深深的脚印。好诗:指好的诗歌。微茫里:隐约、模糊之中。栖禽自在喧:鸟儿在树林间自在地鸣叫。 译文:傍晚时分阳光斜射进竹林,照在竹子上形成斑驳的影子,我穿着青色的鞋子,走过厚厚的苔藓,留下了深深的脚印。我寻找的好诗就隐藏在这微弱的光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