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竖德充符,一干思驱羊。
当时歼除力,何以资空王。
在古代,诗词是表达情感、抒发抱负的重要文学形式。它们往往通过精炼的字句和深邃的内涵,传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人生哲理。下面将逐句对这首诗进行解读:
诗人简介:厉鹗(约1692年—约1769年),字太鸿,又字樊榭,浙江钱塘人。他是清朝初期的著名诗人、学者,也是“浙派”诗风的代表人物之一。厉鹗的生平和作品反映了清代中后期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思想变迁,其诗歌创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诗歌原文:逆竖德充符,一干思驱羊。当时歼除力,何以资空王。
秦王赐少林寺主教
逆竖德充符,一干思驱羊。当时歼除力,何以资空王。诗句解析:
- “逆竖德充符”:这里的“逆竖”可以理解为对抗或叛逆的力量,而“充符”则暗示了某种充盈或充实的状态。整句诗表达了一种对抗中的充实或强大,可能指的是某个人在逆境中表现出的强大力量或信念。
- “一干思驱羊”:这里的“一干”可能是“一心”的省略,表示全心全意。“思驱羊”则意味着有意图去驱逐或改变某物或某人。整句诗表达了一种决心或意志,想要去驱逐或改变什么。
- “当时歼除力”:这里的“歼除力”指的是消除或击败的力量。“当”在这里可以理解为“当时”,强调了这种力量是在特定时刻或条件下展现出来的。
- “何以资空王”:这里的“资”可以解释为资助或支持。“空王”可能指的是佛教中的“虚空藏王”。整句诗表达了一个疑问,即在当时的情况下,这种消灭或摧毁的力量如何能够支持或资助某种更高的存在或理想。
- “秦王赐少林寺主教”:这部分内容较为简短,但从字面上理解,似乎与佛教有关。秦始皇时期,曾派遣使者前往西域求法,并在此设立了许多佛寺,如少林寺等。这里提到的“秦王赐少林寺主教”可能是指秦始皇时期的某位高僧被赐予教职,成为少林寺的主持。
- 翻译:
- 逆竖德充符,一心追求驱赶羊群。当时消灭的威力,为何能支撑起空王的理想?
- 赏析:《观汪青渠所藏嵩山诸碑版拓本六首其三》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思考的诗歌。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现实的反思,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政治和社会的深刻洞察和独特见解。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内涵丰富,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描述和对人物性格的分析,展现了作者深厚的历史文化素养和卓越的文学才能。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作者对佛教文化的敬仰之情,以及对佛法真谛的追求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