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日嬉游鬓已斑,野臣何幸仰天颜。
因遵祖训巡方举,为奉慈闱赐粟颁。
羽卫参差依弱柳,箫韶和协绕春山。
君王要与民同乐,特许三门夜不关。
【注释】:
1.圣驾驻跸西湖恭纪一律:圣驾,皇帝车驾。驻跸,停泊。西湖,杭州西湖。恭纪,恭敬地记录下来。一律,一首。
2.当衢歌:在街头巷尾唱歌。
3.化日:太平的日子、吉祥的日子。嬉游:嬉戏游玩。鬓已斑:两鬓已经斑白,表示年老。
4.野臣何幸仰天颜:我多么幸运能够仰望天子的容颜。野臣,指作者自己。仰,仰望。
5.因遵祖训巡方举:因此遵循祖先的教诲巡视四方。因,于是。遵,遵循。祖训,祖先的教诲。巡方,巡视地方。
6.为奉慈闱赐粟颁:是为了奉承慈母之恩赐予粮食。慈闱,指母亲。赐粟,赐予粮食。颁,颁布。
7.羽卫:侍卫队伍。参差:参差不齐。弱柳:柔美的柳树。
8.箫韶:古代吹奏乐器箫和韶乐合奏,这里指音乐。和协:和谐。春山:春天的山峦。
9.君王:皇帝。要与民同乐:要求和百姓一起娱乐。要,要求。
10.特许三门夜不关:皇帝特许允许三门(即城门)夜间不关闭。三门,古时京城有三面门,称“三门”。
【赏析】:
此诗是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二月,在浙江行台省任职期间,诗人扈从随行的《圣驾驻跸西湖恭纪》诗作之一。这首诗记录了当时随驾南巡的情形。
开头两句“化日嬉游鬓已斑,野臣何幸仰天颜。”写随从随驾南巡的情景:皇帝的车驾停在西湖上,诗人陪同皇帝游览湖光山色,心情愉快,玩得非常开心。“化日”句,点明这是吉祥如意的大好时光;“嬉游”,点出游乐之意;“鬓已斑”,表明随从随驾南巡的人都是年事已高的老人;“野臣”,指诗人自己,说明诗人是随从人员中的一员。这两句表达了诗人随从皇帝南巡时的愉快心情。
后五句具体描写随从随驾南巡的情况:“因遵祖训巡方举,为奉慈闱赐粟颁。”意思是说,我们遵照先人留下的遗训去巡视天下,为的是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而赏赐粮食给民众们。“羽卫”,侍卫队伍;“参差”,形容侍卫队形的参差不齐;“弱柳”,柔美的柳树;“箫韶”,指乐曲;“和协”,和谐。这些词语都烘托出一种庄重肃穆的气氛,写出了随从随驾南巡时的威武景象;“君王”,指的是元世祖忽必烈,这里用“君王”一词,表现了元世祖的英武威严和对民众的关怀体贴。
最后四句写皇帝要和百姓们一道欢乐,特许允许三门夜间不关闭。“君王”,指的是元世祖忽必烈,这里用“君王”一词,表现了元世祖的英武威严和对民众的关怀体贴,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百姓的同情之情。
全诗语言简练、质朴,叙事抒情自然流畅,没有雕琢的痕迹,充分体现了诗歌朴素自然的艺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