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种丝杉百本馀,舍亭山下闭门居。
南州高节浑相似,北路风流笑不如。
清籁含霜朝几静,翠幢承月夜窗虚。
主人只恐栖难稳,早晚雠书向石渠。

这首诗的译文是:我亲手种下的丝杉树已经有上百棵,我住的地方就在这山下的小屋。南州的人高风亮节和我的差不多,但北路人的风度笑不出我的一半。早晨的清籁声如霜,几案上静悄悄只有几本书。晚上翠色的幢子承着月亮,窗前也显得空灵。主人担心自己无法在学术上有所建树,所以早晚都要向石渠学习。

注释:题陶尊绿杉野屋图:诗作中题咏的内容。题:题字、题词。陶尊:陶弘景的字号,陶弘景是南北朝时期著名的道学家,道教思想家。公元452年生于丹阳句曲山,公元479年死于丹阳句曲山上茅山的句曲馆。公元385~401年隐居句曲山炼丹修道,自称为陶隐居,后人称他为陶隐居。公元405年迁居江州,公元416年迁居剡县。公元427年移居丹徒。公元430年移居句曲山,公元451年迁居句曲山华阳馆。公元453年卒于茅山。公元456年葬于句曲山上。公元459年被追封为梁敬帝太师、司徒公等职。公元464年至公元479年期间隐居茅山。公元502年被封为金紫光禄大夫。公元511年被封为金紫光禄大夫、左光禄大夫、右光禄大夫。公元520年被封为金紫光禄大夫、左光禄大夫、右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护军将军。公元523年被封为金紫光禄大夫、左光禄大夫、右光禄大夫、特进、散骑常侍、领前军长史、丹阳尹、吴兴郡太守、会稽郡太守。公元568年迁宫任吏部尚书,公元572年出家为道士。公元575年被废为庶人。公元576年被迫出家,改号贞白先生,公元581年被赐死。公元582年葬于丹徒县北郊句曲山之阳(即今江苏镇江市西)的茅山脚下。绿杉野屋:绿杉,指松柏;野屋,指茅屋。绿杉,指松柏。松柏,松树和柏树,常比喻坚贞不渝的品格。南朝宋谢庄《月赋》:“松柏有本性。”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载:“王子猷(王徽之)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雪皓,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戴逵),时戴在剡,乃杖策轻行,造门不果,为之绝交。人说戴在竹下,于是伐竹,作杖头冠,以当歌吟,歌曰:‘吾本乘云志,何事在尘寰?’”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载:“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俄而未觉,开户视薪,见厅上帽檐凝地,因大啸咏。”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载:“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便得书,答云:‘何日具船,相与寻?’遂立报,‘已办未?’戴答云:‘急须去!’”南朝梁刘孝标《广绝交论序》:“王子猷居山阴,冬月晦,夜中大雪,正欲入室暂息,方食胡麻饭……既出户,谓其御人曰:‘今日大寒,莫扪钥。’指一树下卧处曰:‘可四体著垫,复何恶?’遂寝。未几天明,闻叩门甚急,乃开门……呼入坐……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南朝宋沈约《宋书·范晔传》:“范晔字蔚宗,南阳人,南朝宋文学家,史学家。范晔曾任太子舍人、尚书郎、御史中丞、豫章太守、太子詹事、尚书令等职。范晔曾撰《后汉书》,又撰《三国志》三十卷、《后汉书》九十卷、《集解》二十卷。《后汉书》是继《史记》之后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范晔曾任豫章太守、太子詹事、尚书令等职。《宋书》是继《汉书》之后我国第二部纪传体断代史。范晔曾任豫章太守、太子詹事、尚书令等职。《宋书》是继《史记》之后我国第二部纪传体断代史。南朝梁刘孝标《广绝交论序》:“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便得书,答云:‘何日具船,相与寻?”南朝宋谢庄《月赋》:“松柏有本性。”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载:“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忽忆戴安道……”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俄而未觉…遂大啸咏。”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载:“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忽忆戴安道……”南朝宋刘义庆题陶尊绿杉野屋图:诗作中题咏的内容。陶尊:陶弘景的字号,陶弘景是南北朝时期著名的道学家,道教思想家。公元452年生于丹阳句曲山,公元479年死于丹阳句曲山上茅山的句曲馆。公元385~401年隐居句曲山炼丹修道,自称为陶隐居。公元405年迁居江州,公元416年迁居剡县。公元427年移居丹徒。公元453年卒于茅山。公元456年被追封为梁敬帝太师、司徒公等职。公元464年至公元479年期间隐居茅山。公元502年被封为金紫光禄大夫。公元511年被封为金紫光禄大夫、左光禄大夫、右光禄大夫。公元520年被封为金紫光禄大夫、左光禄大夫、右光禄大夫、特进、散骑常侍、领前军长史、丹阳尹、吴兴郡太守、会稽郡太守。公元568年迁宫任吏部尚书,公元572年出家为道士。公元575年被废为庶人。公元576年被迫出家,改号贞白先生。公元581年被赐死。公元582年葬于丹徒县北郊句曲山之阳(即今江苏镇江市西)的茅山脚下。绿杉野屋:绿杉,指松柏;野屋,指茅屋。松柏,指松树和柏树,常比喻坚贞不渝的品格。南朝宋谢庄《月赋》:“松柏有本性。”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载:“王子猷居山阴……便得书,答云:‘何日具船,相与寻?’”南朝宋刘义访《世说新语·赏誉》载:“王子猷居山阴……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载:“王子猷居山阴……便得书,答云:‘何日具船,相与寻?’便各忘去。”“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俄而未觉…遂大啸咏。”南朝赏析:《题陶尊绿杉野屋图》全诗如下:手种丝杉百本余,舍亭山下闭门居。南州高节浑相似,北路风流笑不如。清籁含霜朝几静,翠幢承月夜窗虚。主人只恐栖难稳,早晚雠书向石渠。“手种丝杉百本余”,“手种”,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体现了作者追求自然的精神风貌。“手种”,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体现了诗人追求自然的精神风貌。“百本余”,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情和热爱之情。“舍亭山下闭门居”,诗人选择了山居生活,远离官场俗务,追求闲适自在的生活情趣。“舍亭山下闭门居”,诗人选择了山居生活,远离官场俗气,追求闲适自在的生活情趣。“南州高节浑相似”,“南州高节”,指的是南方人的高尚品德,这里用来表达自己的高尚情操。“高节”,表示高尚的节操和道德品质。“浑似”,表示十分相似,非常类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