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剔摩厓旧迹存,江风为扫冻云昏。
山当落日如争渡,帆向遥天欲倒吞。
绝顶僧栖同怖鸽,空庐人去有惊猿。
廿年三到缘非浅,好掬清波洗眼根。
译文:
焦山观音岩晚上望远再用赵冰壶韵手剔摩崖旧迹存,江风为扫冻云昏。
山当落日如争渡,帆向遥天欲倒吞。
绝顶僧栖同怖鸽,空庐人去有惊猿。
廿年三到缘非浅,好掬清波洗眼根。
注释:
焦山:位于江苏省镇江市,因山上的焦山寺而得名。观音岩:位于焦山南麓的岩石上,是一处著名的景点。晚望:傍晚时分眺望远方。再用赵冰壶韵:指再次使用赵师秀的诗句作诗。摩厓:摩崖石刻,即在崖壁上刻字或画画。江风为扫冻云昏:江风吹来,将冰冻的云彩吹散,使天空变得明亮。山当落日如争渡,帆向遥天欲倒吞:夕阳下的山峦仿佛在争夺渡口的位置,远处的帆船像要倒下去一样。绝顶:山顶。怖(pù)鸽:恐惧的鸽子。空庐:空荡荡的房屋。人去:人离去。廿(nián)年:二十年。三到:三次经过此地。缘:缘分。非浅:不浅。好掬(jué)清波:“好”是助词,表愿望。掬(jué):用手捧取。清波:清澈的水面。洗眼根:比喻洗净心灵的尘埃或烦恼。赏析: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焦山观音岩晚望的情景。他手剔摩崖,江风拂过,冻云被吹散,天空变得明亮起来。山峦如同在争夺渡口的位置,远处的帆船像是要倒下去一样的。绝顶上,空荡荡的僧房中,有人离去,只剩下惊起的猿啼声。诗人感慨自己在这二十里三度经过这里,但缘分不浅。他希望用这清澈的波水洗去自己心灵的尘埃和烦恼。整首诗以景写情,通过对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感慨,以及对超脱物外、心无杂念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