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去有馀兴,行吟不自料。
汀花烟色旧,墓草酒痕消。
蚕理今时始,茶香见客邀。
回头迷万绿,何处认溪桥。
清明后一日同大宗敬身西颢圣几游城东顾氏庄
节去有馀兴,行吟不自料。
汀花烟色旧,墓草酒痕消。
蚕理今时始,茶香见客邀。
回头迷万绿,何处认溪桥。
注释:
- 节去:节日过去
- 有:动词,有(指诗作)
- 馀兴:多余的兴致
- 行吟不自料:一边走,一边吟诗,不知道自己吟的怎么样
- 汀花烟色旧:水边的花儿,被风吹得飘来飘去,烟雾笼罩着它们,显得旧了
- 墓草酒痕消:坟墓上的草被风吹得摇曳生姿,就像人们喝酒留下的酒迹
- 蚕理今时始:今天开始养蚕了
- 茶香见客邀:茶叶香气弥漫开来,好像在邀请客人的到来
- 回头迷万绿:回头看,四周全是一片绿色
- 何处认溪桥:哪里还能找到那座小桥呢?
赏析:
这首诗是清明过后一天,作者和大宗敬身一起游览城东顾氏庄的作品。从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与朋友之间的亲密无间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首句“节去有馀兴”,描绘出节日过后,诗人仍然有着旺盛的兴致,这显示了他的乐观和活力。第二句“行吟不自料”表明他在游玩中边走边吟咏,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不受外界干扰。第三、四句描述了周围环境的变化,水边的花朵被风吹得摇曳生姿,坟墓上的草木也似乎在风中起舞。这些细节描绘出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让人仿佛置身于其中。
诗人转向对人的描述,他提到了“墓草酒痕消”,这可能是在描述墓地周围的景色。而“蚕理今时始”则可能是诗人在介绍自己开始养蚕的情况。最后两句“回头迷万绿,何处认溪桥”,则是对整个游览经历的总结,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这次出游的美好回忆和留恋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