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得春愁遣,因延野色来。
垂杨扫慢水,丛棘出残梅。
学圃容身隐,题名恐俗猜。
休将雍门泪,沾洒旧高台。
【注释】
似得春愁遣,因延野色来。垂杨扫慢水,丛棘出残梅。学圃容身隐,题名恐俗猜。休将雍门泪,沾洒旧高台。
三月一日同杭大宗符圣几汪西颢游皋园园在城东为严颢亭少司农所筑得诗二首 其二
【赏析】
此篇是诗人与杭大宗等友人同游杭州西湖时所作。
第一句“似得春愁遣”,写出游的兴致。春天到来,万物复苏,人们心情舒畅;然而诗人却感到一种“春愁”。这是由于他看到春天的景色,想到人生短促和年华易逝而产生的愁绪。
第二句“因延野色来”,写春光的感染。诗人被这春光所吸引,仿佛把大自然的美都吸收到自己心中来了。
第三、四句写游览所见。垂杨柳条轻拂着缓缓流动的流水,丛生的荆棘中露出几朵残败的梅花。这两句诗写得十分细腻生动。垂杨柳条轻轻拂动,好像在轻轻地扫荡着那缓慢流动的水面,而丛生的棘刺间,也露出了几朵残败的梅花。
第五句“学圃容身隐”,写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学圃就是学习种菜养花,容身就是隐居自守。在这里,诗人似乎想通过隐居生活来摆脱世俗的纷扰。
第六句“题名恐俗猜”,写诗人担心被人议论猜测。诗人在隐居期间,也许会被人认为不务正业,不思进取,从而受到非议。
最后两句“休将雍门泪,沾洒旧高台。”写诗人对世事的感慨。雍门是春秋时期鲁国的贤人,曾因贫贱而流落他乡。这里用他的名字来比喻自己。诗人担心自己像雍门一样,因为贫困而流泪,所以不要把自己的悲伤和眼泪洒在旧日的高台上,也就是不要再去回忆往事。
这首诗以写景为主,但其中蕴含着诗人的思想感情。诗人在游览自然美景的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对世事的感慨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这首诗语言平易通俗,富有生活气息,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